相机如何自动记录拍摄日期和时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许多新手发现照片导入电脑后不显示日期,其实是相机未开启时间戳功能,以索尼微单为例,进入「设置」-「时钟设置」手动校准时区后,务必勾选「嵌入日期信息」,有个反常识的细节:部分相机在更换电池超过48小时后,内置时钟会复位,这就好比闹钟断电后需要重新校对,建议旅行前双重确认,像核对登机时间那样检查相机时钟,避免拍完一组极光照片却发现所有文件都标记着2020年1月。
手机拍摄怎样避免地点信息混乱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在黄山之巅用手机连拍云海时,系统可能把定位标记在山脚的酒店,这是因为手机GPS在弱信号时会调用最后记录的稳定位置,就像快递员把包裹放在你上周收货的地址,解决方法是拍摄前打开地图APP「预热」定位,让手机像猎犬一样先锁定当前位置,苹果用户要注意:使用实况照片功能时,系统只会记录按下快门的坐标,而长曝光期间的移动轨迹不会被记载。
运动相机怎样解决时区跳跃问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跳伞爱好者常遇到这样的状况:GoPro在万米高空记录的日出时间,比手机照片早了53分钟,这是由于运动相机依赖卫星授时,而民航客机巡航高度会导致GPS信号产生时差,就像用手表对时却收听到不同国家的整点报时,建议在设备固件中关闭「自动时区」,改为手动设置目的地时间,就像老船长调校船钟那样主动掌控时间基准。
后期软件如何批量修正错误信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发现三百张展览照片都显示成相机出厂日期,别急着逐张修改,用Lightroom的「元数据预设」功能,就像给集装箱贴统一标签那样批量处理:先筛选出错误批次,在「元数据」面板按住Alt键点击时间栏,输入「实际拍摄日期+首张照片时间差」,有个隐藏技巧——修改时勾选「保留原始文件」,这相当于给照片上了双保险,万一操作失误还能通过XMP文件回滚数据。
延时摄影要特别注意什么时间参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摄三小时的城市夜景延时,成片可能出现第1秒显示黄昏而第2秒直接跳转到午夜,这种时间断裂往往源于间隔设置矛盾:相机系统时间精确到秒,但快门间隔却设为整分钟,就像用分钟计时器煮溏心蛋,最后发现蛋清还没凝固,专业做法是进入「定时拍摄」菜单,将间隔时长设为「快门速度+缓冲时间+1秒」,比如30秒曝光就设35秒间隔,给相机留出像短跑运动员那样的喘息间隙。


 Sky天空蓝
 Sky天空蓝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