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培训学院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
为什么同一场景,专业摄影师拍出来层次分明,而你的照片却像蒙了一层灰?关键在于对光线的掌控,清晨的侧光能勾勒建筑的轮廓,正午的顶光却会让模特的眼窝变成黑洞,试着在阳台用玻璃杯做实验:逆光时杯身通透如水晶,顺光时却像个普通马克杯,柔光箱不是万能的——拍摄金属餐具时,硬光反而能炸出细碎的星芒,但拍婴儿皮肤就得用纱帘把阳光滤成牛奶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
拍瀑布时用1/1000秒会凝固每一颗水珠,但画面死板得像假山盆景;换成1/15秒,水流立刻化作丝绸,这个原理也能用在夜市:用三脚架固定相机,慢门拍摄会让霓虹灯拖曳成彩虹河流,而走动的人群则变成半透明的幽灵,不过要当心,拍摄跳街舞的年轻人时,低于1/250秒的快门会让腾空的双腿糊成面团。
构图需要打破常规
三分法构图就像炒菜的盐,没有不行,放多了也齁人,下次拍埃菲尔铁塔时,试试把主体挤到画面最边缘,让铁锈色的钢架与灰鸽子形成古怪对话,拍美食别总俯视——让镜头贴着牛排的油汁拍,焦褐层会像火山岩般立体,遇到对称建筑别急着放中间,故意歪斜15度,那些规整的窗户突然就有了眩晕感。
后期不是遮羞布而是放大器
很多人以为拉高饱和度就能拯救废片,结果把夕阳修成了番茄酱,真正的调色应该像熬高汤:RAW格式是生骨头,色温调节是撇浮沫,局部提亮等于小火慢炖,试着把阴天拍的郁金香导入电脑,把绿色通道压暗20%,你会发现花瓣突然在屏幕上跳动起来,但千万别碰那个"一键美化"按钮——它就像往高汤里倒味精。
镜头语言要说人话
为什么85mm镜头拍人像特别有魅力?因为它模仿了人类交谈时的视觉距离——不会广到暴露杂乱背景,也不像长焦那样把鼻子压扁,拍摄街头时,28mm镜头会逼着你靠近卖糖炒栗子的大爷,蒸汽扑到镜片上形成天然滤镜,50mm标头之所以经典,不是因为它多厉害,而是它最接近人眼看到的真相。


 幽径独赏芬芳
 幽径独赏芬芳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