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社教你认识相机的基本构造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新手端起相机就犯怵:这些按钮转盘到底怎么用?其实相机就像一辆自行车,快门是踏板,光圈是变速器,ISO则是你的体力储备,比如拍摄运动会时,用快门优先模式(TV/S档)将速度调到1/1000秒,就像给飞驰的自行车换上高速档,能清晰定格运动员腾空的瞬间,上周社团外拍时,小李用M档手动调整光圈f/8和快门1/250秒,逆光下的银杏叶脉络竟然比自动模式拍得更清晰。
构图法则在实际拍摄中会打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"三分法说要避开中心,对称构图又强调居中,到底听谁的?"这是社员小王上周的困惑,其实规则像调味料——拍校园湖面倒影时,对称构图能让画面像对折的卡纸般工整;但抓拍社团招新热闹场面时,把招新横幅放在三分线交叉点,留出人群走动空间反而更生动,上周我们在老校区实践时发现,爬满藤蔓的砖墙用框架构图突出拱门,比生硬套用引导线效果更自然。
手机摄影能挑战专业设备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说"手机拍不出单反质感",但摄影社的手机组用实践打破了偏见,拍摄食堂蒸汽缭绕的早餐档时,iPhone的live photo模式反而比单反更容易抓准热气升腾的瞬间,不过夜间拍摄社团灯牌时,单反的大传感器就像夜视仪,能压住高光保留更多细节,关键是要像选择交通工具——记录生活碎片用手机够快,创作参赛作品还得靠相机这辆"专业赛车"。
后期修图不是作弊是再创作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人觉得调色等于造假,那画家调颜料算不算欺骗?上月社团影展中,小张拍的阴天教学楼原片灰蒙蒙,用Lightroom拉亮阴影后,砖红色外墙突然有了老电影质感,但要注意像煮汤加盐——上周小陈把饱和度拉到+80,樱花照片直接变成卡通画,我们常建议:修图前先问自己,是想还原眼睛看到的,还是心里感受到的?
打破常规能拍出意外好照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谁说拍雨景必须等晴天?上周暴雨时,社员把相机裹在塑料袋里冲进操场,低角度仰拍的积水倒影让普通跑道变成了抽象画,还有逆光拍摄时,故意让镜头吃进眩光,社团活动的照片反而有了胶片机的复古味道,就像做实验,偶尔"错误"的参数会带来惊喜——上周有人误触了10秒长曝光,流动的云彩在图书馆顶上拉出了丝绸轨迹。


 花朵绽放笑颜
 花朵绽放笑颜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