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图片设计说明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相机参数需要匹配拍摄场景
为什么同样的设备有人拍出废片,有人却能出大片?关键在于参数组合,拍摄飞鸟时若用f/8小光圈,快门速度不足1/1000秒,得到的只能是模糊残影,去年在西湖拍鸳鸯,我将ISO调到800保证快门速度,却忽略了噪点问题,成片像撒了层胡椒面,后来改用f/4光圈配合1/2000秒快门,背景荷叶的油润质感与主体羽毛的锐利形成奇妙反差,这就像炒菜火候,大火爆炒与文火慢炖各有用处。
构图线条要引导观众视线
那些让人盯着看十分钟的照片,往往藏着看不见的几何陷阱,去年在徽州拍马头墙时,刻意让屋檐斜线延伸至晾晒的辣椒处,红色色块突然打破青灰基调,有学员问:"为什么我的对称构图总像证件照?"问题出在过度追求绝对对称,其实将主体放在三分线交点后,让前景竹枝形成自然画框,死板的对称就活了,就像包饺子捏花边,规整中带点随性才显手艺。
光影质感决定画面情绪
正午拍静物总像在拍证据照片?试试"偷"光,有次拍陶罐,阳光透过镂空窗格投下光斑,我特意等到光斑移动至罐颈凹陷处才按下快门,阴影里藏着的细微划痕突然变成流淌的星河,遇到阴天也别急着收器材,去年拍茶山时就利用乌云间隙的丁达尔效应,让雾气变成缠绕茶树的银丝带,这跟熬高汤一个道理——文火慢煨才能逼出骨髓里的香气。
后期处理要保留原始呼吸感
见过太多被滤镜腌入味的照片,调色时我常问自己:"这组参数会让祖母绿旗袍变成荧光绿吗?"去年处理古镇雨景时,发现降低饱和度反而让湿漉漉的石板路泛出釉光,高光压到-30时,瓦当上的水珠突然有了重量感,但切记别学某些网红把暗部提亮到像X光片,保留些阴影才有嚼劲,就像红烧肉必须留点焦糖色才够味。
色彩搭配要制造视觉韵律
为什么莫奈的睡莲看多久都不累?秘密在色彩接力赛,拍油菜花田时,我特意等穿蓝布衫的农人走进画面,让补色碰撞产生视觉弹跳,遇到大面积同类色别慌,去年拍窑变釉花瓶,通过微调白平衡让绛紫色从瓶口到瓶底渐变出七层色阶,比强行加入对比色更高级,这类似做三明治,番茄的酸遇上蛋黄酱的甜才有层次,而非把所有食材染成彩虹色。


 诗意弥漫心间
 诗意弥漫心间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