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艺考要掌握基础器材操作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以为按下快门就是摄影的全部,直到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,相机不是自动铅笔,光圈、快门、ISO这三兄弟得拧巴着用——就像炒菜时火候、油温、翻炒速度得配合,比如拍流动的溪水,用1/1000秒快门会凝固水花,但换成1/15秒就能拉出丝绸质感,艺考现场常让考生手动调整参数拍静物,那些只会用自动模式的人,就像带着计算器参加数学竞赛。
摄影艺考需理解光线语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一张脸在正午阳光下像油饼,黄昏时却像油画?光线是会撒谎的魔术师,考场可能给你一盏钨丝灯和反光板,要求拍出金属的冰冷感,这时候得把灯打到侧面,让阴影勾勒出棱角,就像用黑色马克笔给素描加轮廓线,有考生用手机闪光灯直打石膏像,结果拍出的影子比本体还抢戏——这好比用扩音器朗读情诗。
摄影艺考要训练构图思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九宫格线不是装饰品,而是视觉的交通信号灯,当考官要求拍"孤独感",有人把主体怼在正中间,像罚站的小学生;老手会把人放在右下格,留出大片空白墙面,连影子都斜着逃跑,曾经有考题让用20张照片讲"等待",有人全程特写时钟,赢家却拍了空椅子上的报纸、半杯凉咖啡、玻璃上的雨痕——这就像用菜市场的边角料熬出高汤。
摄影艺考得突破题材限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带着三脚架只拍夕阳,直到考题要求拍"塑料的美感",矿泉水瓶在普通人手里是垃圾,在懂得发现的人眼里,它能折射彩虹光斑,挤压的褶皱像山脉航拍,去年某校考题是拍"10种不同的圆形",交作业的考生有拍井盖的,有拍洋葱切片的,最高分却拍了融化的冰棍——那个渐渐坍塌的圆弧,比圆规画的更有生命力。
摄影艺考需培养后期分寸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调色软件不是美颜相机,过度的滤镜就像往清蒸鱼上挤番茄酱,有考生把阴天拍的灰楼调成赛博朋克风,紫色天空下连晾衣绳都在发光,结果被批"用特效掩盖观察不足",好的后期应该像隐形眼镜,矫正视力却不改变眼睛本色,比如处理逆光人像,可以适当提亮阴影,但得保留睫毛在强光下的半透明质感——修图是还原想象,不是重绘现实。


 Ocean海洋深
 Ocean海洋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