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引导幼儿摆出自然表情
拍摄幼儿时最头疼的就是他们要么表情呆滞,要么突然做鬼脸,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——别让他们"摆拍",试试把玩具举在镜头旁边,让孩子去抓泡泡机吹出的泡泡,或者突然问"你听到小狗汪汪叫了吗?",去年冬天给三岁女孩拍照时,我让她假装舔棉花糖,结果她真的伸出舌头去够镜头,那种期待又天真的神态比任何刻意微笑都动人,孩子的反应永远比指令真实。
低角度拍摄能带来什么惊喜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习惯站着俯拍孩子,这会让照片充满居高临下的压迫感,不妨试试蹲下甚至趴着拍:把相机放在草坪上仰拍孩子奔跑的双腿,或是透过滑梯的管道捕捉他们钻出来的瞬间,上周在幼儿园,我把手机贴在跷跷板底部,当两个孩子玩到最高点时,镜头里出现了他们悬空的小脚和蓝天,这种视角连家长都惊呼"原来可以这样拍",低角度的关键在于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——蚂蚁搬家可比大人的脸有趣多了。
道具使用要掌握哪些分寸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拿着彩色气球的孩子确实上镜,但被道具抢了风头就本末倒置了,建议选择会"互动"的道具:能飘动的风车、可以敲打的小鼓,或是装满肥皂水的塑料戒指,有个巧妙的方法是把道具当成"诱饵"——比如让孩子用长柄网兜追着你抛起的纸飞机,这时候道具就成了制造动态画面的工具,但切记别过度,曾见过摄影师搬来整套茶具让两岁宝宝摆拍,孩子直接抓起茶杯往地上摔,这提醒我们:道具尺寸最好不超过孩子身高三分之一。
怎样处理幼儿突然跑动的状况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孩子突然冲向镜头或转身逃跑时,多数人会慌张地追着拍,其实这时候应该做两件事:首先把相机调到连拍模式(手机可长按快门),其次快速移动到孩子行进路线前方,上个月拍双胞胎时,弟弟突然推着学步车冲向花丛,我立刻横移到他们前方三米处蹲守,结果连续抓拍到车筐里花瓣飞扬的镜头,遇到突发状况时,不妨学交警指挥交通——张开手臂划定活动范围,嘴里说着"我们比赛看谁先摸到那棵树",往往比强行抱回拍摄点更有效。
自然光与闪光灯如何取舍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正午阳光在孩子脸上投下浓重阴影时,开闪光灯补光反而会制造更生硬的明暗交界,这时可以寻找天然反光板:浅色墙壁、白色野餐垫甚至孩子自己的绘本,有次在树荫下拍摄,我让穿白裙子的小女孩举起图画书,纸张反射的柔光正好消除了她下巴处的阴影,如果必须用闪光灯,试着把输出功率调到1/16,然后朝天花板打光,这样反射下来的光线就像阴天云层般均匀,幼儿眼睛对强光敏感,直接闪光可能让他们下意识闭眼——这和突然被汽车远光灯照射是一个道理。


 Cool酷影
 Cool酷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