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要多久出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掌握基础操作需要三个月
按下快门谁都会,但真正理解光圈、快门、ISO三者的关系,至少要经历完整的季节更替,春天拍樱花容易过曝,夏天拍逆光人像常出现死黑,这些实际教训比看教程深刻十倍,有位学员直到连续拍废三组婚礼跟拍,才彻底明白"安全快门速度=1/焦距"不是摆设。
培养构图直觉需要两年
为什么老法师总能在混乱街头瞬间找到视觉重心?这就像学骑自行车,前半年总盯着脚下,突然某天发现身体自动保持了平衡,拍摄5000张以上废片是必经之路——有位美食博主直到第83次拍摄才顿悟:所谓"三分法"不是把汉堡摆在线条交叉点,而是让酱汁滴落的轨迹指向视觉锚点。
突破设备依赖需要五年
见过太多人把不出片归咎于器材,就像抱怨菜刀影响厨艺,某次山区采风,拿顶级单反的年轻人始终拍不好晨雾,放牛老汉用千元手机却抓住了光线穿透雾气的刹那,真正分水岭在于:当你能用任何设备还原脑海中的画面时,才会发现三脚架云台的阻尼系数、镜头的边缘畸变这些参数,在决定性瞬间面前都是细枝末节。
形成个人风格需要十年
模仿十位大师也抵不过找到自己的视觉方言,某位专拍废墟的摄影师前七年都在复刻森山大道,直到有次误将未调色的原片发给客户,意外获得"这种褪色感正是我们要的"的反馈,就像写字久了会形成笔迹,当你的照片不需要水印就能被认出时,才会明白布列松说的"前一万张都是废片"真正的含义。
持续突破瓶颈需要一辈子
即便是从业三十年的战地记者,面对新的光影挑战时仍会像个新手,有位拍故宫二十年的老师傅至今保持习惯:每天清晨在相同位置拍角楼,就像书法家日课临帖,摄影没有终极毕业证,当你觉得"已经出师"时,恰恰可能错过了镜头语言最新的进化方向。


 Charm魅力者
 Charm魅力者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