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光线是摄影的核心技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柔和,中午却显得生硬?光线就像炒菜时的火候,猛火快炒和文火慢炖效果截然不同,清晨的斜射光能勾勒物体的轮廓,而正午的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,试试在阳台用矿泉水瓶做实验:逆光拍摄时瓶身会透出星芒效果,顺光则只能拍到平淡的塑料质感,记住黄金时刻法则——日出后和日落前一小时,光线自带暖色调滤镜。
构图决定照片的呼吸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感觉照片像塞满的行李箱?三分法不是铁律而是弹簧床,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确实稳妥,但故意打破规则反而能制造张力,拍摄街边咖啡馆时,让咖啡杯占据左下角,右上角留出虚化的行人身影,这种不平衡反而让画面活了起来,下次拍宠物时试试俯视角度,把狗鼻子顶在画面正中央,四周留出爪子和尾巴的残影,你会得到一张会呼吸的照片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瀑布拍成棉花糖还是冰柱子?这取决于你如何操控时间切片,1/1000秒能凝固蜂鸟振翅,1/15秒能让车灯拉出丝绸轨迹,雨天在公交站练习:用三脚架固定相机,尝试用不同快门记录雨滴,你会发现1/250秒拍到的雨丝像银针,而1/30秒拍摄的雨幕则成了朦胧纱帘,运动摄影最有趣的是,有时候模糊反而比清晰更能传递速度感。
后期处理是底片的暗房延续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原片直出真的比调色高贵吗?暗房时代老师傅会花三小时调整显影液浓度,现在的Lightroom就像厨房调料台,关键看厨师的手艺,试着把同一张日落照片处理成三种风格:冷峻的金属色调适合工业废墟,提高橙黄色饱和度适合麦田,加青色调则能突出海边的寂寥感,记住修图时要把显示器亮度调到50%,就像画家作画时要保持合适距离。
镜头语言是摄影师的方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85mm拍人像比手机镜头更有故事感?焦距就像方言腔调,广角镜头会夸张前景,长焦会压缩空间,用24mm拍餐桌美食时,故意让最近的餐盘变形,远处的酒杯自然虚化,这种透视感能让人闻到食物香气,而200mm拍摄的街景会把背景楼房压成色块幕布,主角在画面里就像舞台剧演员,下次拍证件照时,试试用35mm镜头后退三步,你会发现被摄者突然有了生活气息。


 Wind清风客
 Wind清风客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