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照片应该怎么拍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灰蒙蒙的,而另一些却充满层次感?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,正午的强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,而阴天反而适合拍人像——柔和的光线能让皮肤显得细腻,试试侧逆光拍摄:让阳光从人物斜后方照射,发丝会泛起金边,画面瞬间有了立体感,光线是免费的魔术师,清晨和黄昏的"黄金时刻"最出片。
构图要像搭积木一样讲究平衡
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人物死死钉在画面正中,就像墙上挂歪的画框让人不舒服,三分法则是老生常谈但确实管用:想象画面被井字线分割,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,拍风景时,让地平线对齐下三分之一线,天空会更开阔;拍特写时,把眼睛放在上交叉点,观众自然会被眼神吸引,偶尔打破规则也行,比如对称构图拍倒影,但一定要故意为之。
快门速度能冻结时间也会玩弄虚实
拍奔跑的宠物总糊成一片?那是因为快门速度赶不上它的动作,1/500秒能凝固飞鸟的翅膀,而1/30秒拍摄瀑布会让水流变成丝绸,有个反常识的窍门:拍夜景反而需要慢快门,三脚架固定后,用2秒曝光能让车灯拖曳出红色光带,记住快门就像水龙头,时间越长,进的光越多,但手抖也会被记录下来。
后期修图是化妆不是整容
见过饱和度拉到刺眼的风景照吗?那是把调味罐打翻在菜里的效果,轻微提升对比度,像给照片戴上眼镜;拉曲线调整明暗,好比给房间换灯泡,局部提亮眼睛,相当于画龙点睛,但磨皮到毛孔消失就假了,RAW格式就像生食材,给后期留足空间,但再好的厨师也救不回烧焦的牛排——前期拍摄永远比后期重要。
观察角度比器材更重要
为什么同样的手机,有人能拍出电影感?蹲下来用蚂蚁视角拍小孩,画面会更有代入感;趴在地上拍美食,食物突然变得诱人,遇到平凡场景时,试着找前景: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拍人,雨滴自然形成朦胧画框,昂贵的镜头不如独特的视角,就像米其林厨师用普通食材也能做出美味——关键在你怎么"看"。


 Bird飞鸟翔
 Bird飞鸟翔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