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摄影必看的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摄影构图决定画面成败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忘不掉?关键在构图。《摄影构图学》里强调,线条、形状、平衡是构图的三大支柱,比如拍城市风光时,利用建筑的垂直线强化纵深感;拍人像时用对角线构图打破呆板,但矛盾来了——规则是用来打破的,当你发现斜射的阳光把影子拉成意外角度时,果断放弃教科书式构图,反而能收获惊喜,就像炒菜放盐,菜谱说3克,可老厨师都凭手感。
光线是摄影的魔术师
没有光就没有摄影,但你真的会用光吗?《光的美学》里提到,正午的硬光适合表现粗犷纹理,而阴天的柔光则是人像的天然美颜滤镜,试试这个实验:同一朵花,清晨逆光拍出花瓣的透亮感,傍晚侧光则强调立体感,有趣的是,专业影棚用几千元的灯具模拟的,往往是自然界免费的光线效果,这像不像花大价钱买矿泉水,最后发现山涧的泉水更甘甜?
相机参数是技术还是枷锁
翻开《理解曝光》,光圈、快门、ISO的三角关系讲得透彻,但新手常陷入误区——以为参数设置正确就能出好片,有次拍瀑布,按书本用慢门拍丝绸效果,却发现飞溅的水珠全糊了,后来才明白,想要表现力量感就该用1/1000秒冻结瞬间,这就像学吉他,乐理固然重要,但听到街头艺人随性拨弦时,才懂技术终要服务于表达。
后期不是造假是再创作
《数码摄影后期之道》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,有人觉得修图不"纯粹",可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玩转遮光烧影,调色不是加滤镜那么简单,比如修复过曝的天空时,用渐变工具比整体压暗更自然,有个比喻很妙:后期像是给生鲜食材调味,食材差劲放再多调料也难吃,但新鲜食材只需少许盐就能激发本味。
观察力比设备更重要
《摄影眼的培养》中有个观点:最好的相机是你随身带的那台,手机摄影师常能捕捉到拿长枪短炮的人错过的瞬间,因为他们更专注观察,试着做这个练习:每天找三个值得拍的平凡物件,路边的水洼、菜场的塑料袋、旧墙的斑驳,训练发现美的能力,这就像品茶,万元茶具不如静下心来感受的那杯粗茶有味。


 RaindropSparkle
 RaindropSparkle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