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培训班如何选择合适镜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刚接触摄影的人常被琳琅满目的镜头吓退,其实选镜头和选菜刀异曲同工——切肉用砍骨刀肯定别扭,比如拍人像,85mm定焦就像精准的雕花刀,背景虚化柔和;而18-55mm套头更像是万能水果刀,虽不惊艳但能应付多数场景,曾有学员用广角镜头拍人像,结果把模特的鼻子拍得比实际大两倍,这就是工具和场景错配的典型,不妨先问自己:你更常拍奔跑的孩童,还是静默的街景?
曝光三要素怎样动态平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把光圈、快门、ISO的关系比作跷跷板游戏,但实际拍摄时更像在颠簸的船上端一碗热汤,假设拍摄黄昏舞蹈,若死守f/2.8大光圈,可能因快门速度不足让动作糊成影子,去年培训班实操时,有位学员固执地用ISO100拍室内篮球赛,结果照片全是黑色剪影,当提高ISO像给汤里撒胡椒,虽然能提味,但放多了反而坏事,不妨先设定最不能妥协的参数,再调整其他两项妥协。
构图法则是否需要死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分法则是条好安全带,但系太紧会勒死创意,某期学员在故宫拍摄时,硬把屋檐卡在九宫格交叉点,反而让画面失去平衡,就像做鱼香肉丝,菜谱说肉丝要切三厘米,但实际灶火猛时切两厘米更嫩,当遇到对称式建筑,强行打破对称反而造作;拍摄奔跑的宠物时,把主体塞进黄金分割点可能让画面失去动势,关键要理解法则背后的视觉心理学,而非机械套用。
后期处理该修到什么程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问题好比问"化妆该化多浓",答案取决于你想当新闻记者还是艺术家,见过有人把晚霞调成荧光粉,就像往清蒸鱼上浇巧克力酱,培训班电脑房里常出现两种极端:要么原片直出像没洗的土豆,要么HDR拉到建筑边缘发光,建议新手做个测试:把同一张照片处理三个版本——微调、适度、夸张,放在手机里三天后再看,通常会发现当初最满意的版本变得刺眼,好后期应该像隐形眼镜,修正缺陷而不留痕迹。


 心湖泛起涟漪
 心湖泛起涟漪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