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选择决定皮肤质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清晨或黄昏拍摄?这时45度侧光能让人脸立体感倍增,鼻影自然斜落形成"伦勃朗三角",正午顶光会在眼窝投下深坑,就像用手机从下巴往上拍会制造恐怖片效果,室内拍摄时,不妨用窗帘过滤阳光,柔光箱距离模特1.5米时,光线会像融化的黄油般包裹面部瑕疵,阴天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,但需要反光板给眼神补点星光。
镜头焦段改变面部比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手机广角拍特写为什么总像哈哈镜?50mm镜头最接近人眼视角,85mm则能压缩背景突出主体,就像用望远镜看油画不会变形,但200mm长焦会把鼻尖拍扁,好比隔着鱼缸看人,拍摄半身像时,让模特距离背景3米以上,f/2.8的光圈能让空调外机虚化成光斑,特殊场景下,35mm镜头配合低角度拍摄,能把小个子模特拍出超模比例。
引导模特比摆拍更重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让人物"随便动动"反而出片?真实的笑眼会挤出卧蚕,刻意微笑却会让苹果肌僵硬,可以让模特转动手腕像拧门把,肩颈线条自然就舒展了,抓拍吹乱的发丝时,连拍20张里总有一帧发梢弧度完美,遇到镜头恐惧的素人,不如让他盯着你耳朵看,瞳孔方向刚好构成黄金三角,说"吸气收腹"不如说"想象闻咖啡香",后者不会让锁骨变成衣架。
后期处理要保留皮肤纹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磨皮拉到100%为什么像塑料娃娃?保留毛孔的质感就像蛋糕撒糖粉,既要柔焦又不能抹掉立体感,用修复画笔点掉痘痘时,要像补瓷砖缝那样保留肌理走向,调色时把橙色明度+5,比直接漂白肤色更显通透,遇到逆光死黑的脸部,用径向滤镜提亮时,记得降低纹理参数避免噪点爆炸,高光加点青,阴影补点琥珀色,皮肤立刻有了呼吸感。
环境元素要参与叙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背景里的自行车轮为什么比虚化掉更好?转动的辐条能暗示微风,就像茶杯热气能证明不是摆拍,让模特靠着褪色红砖墙时,衣服选藏青色会碰撞出油画感,公园长椅如果占据左下角构图,请等一片落叶飘到右上角平衡画面,雨天拍摄别急着擦镜头,前景的雨滴光斑能形成天然框架,窗框投影在脸上不是缺陷,那是光阴在讲故事。


 忆起江南水乡
 忆起江南水乡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