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摄影组一个好听的名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如何用光线塑造画面情绪
清晨六点的逆光总带着毛茸茸的暖意,但很多人直接对着太阳按下快门,结果人脸黑得像剪影,这时候不妨试试"借光"——让模特侧对光源,用反光板把阳光"折叠"到阴影面,上周在胡同拍人像时,我们让老墙的斑驳砖块当天然反光体,模特的羊绒围巾竟然把光线揉成了琥珀色,你发现没有?阴天其实更适合拍情绪片,云层就是天然的柔光箱。  
构图陷阱:为什么横平竖直反而呆板
新手常犯的错是把建筑线条卡得笔直,结果照片像施工图纸,试着把相机倾斜15度,让钟楼的尖顶刺破画面对角线,瞬间就有张力了,记得上个月拍城市夜景吗?我们故意让高架桥的曲线打破网格线,车流的光轨就成了液态黄金,不过倾斜构图要慎用,拍证件照要是玩这招,派出所民警准得让你重拍。  
快门速度里的隐藏戏剧
都说1/250秒能定格飞鸟,但拍雨丝时用这个参数,水滴会变成难看的白点,把速度降到1/60秒,雨线就开始在画面里编织银丝帘,上周暴雨天拍街景,我们把快门设在1/15秒,行人撑的透明伞在雨中拖出幽灵般的轨迹,不过千万别手持这么慢的快门,除非你想让自己的手抖变成照片里的抽象派笔触。  
色彩管理的厨房哲学
调色时拼命拉饱和度的人,就像炒菜狂撒味精的厨子,真正老手都懂"留白"——在HSL面板里把邻近色饱和度降5%,突出色反而更跳,上次修秋景照片时,我们把整片橙黄色压暗,唯独让枫叶尖上的那抹红透出光感,效果比全网流行的"赛博秋色"高级多了,显示器校准就像厨房秤,偏差1克都可能让"口味"全变。  
镜头语言里的潜台词
85mm镜头拍人像时,背景虚化美则美矣,却容易丢失环境故事,换成35mm镜头后退两步,让咖啡馆的旧门牌和模特形成大小对比,画面突然会讲故事,前几天用鱼眼镜头拍庙会,扭曲的屋檐下人群涌动,这种变形反而比标准镜头更真实,下次遇到瓶颈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支镜头究竟在替你说什么?


 Sky天空蓝
 Sky天空蓝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