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技巧与拍摄方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掌握光线是拍摄成功的关键
为什么同样的场景,别人拍的照片总是更通透?问题往往出在光线的运用上,正午的硬光会在人脸留下难看的阴影,这时可以让人物站在树荫下,利用树叶的漫反射形成柔和补光,逆光拍摄时,别急着开闪光灯,试试用反光板给暗部补光,你会发现画面突然有了油画般的质感,阴天才是人像摄影的黄金时间,整个天空都是天然的柔光箱。
构图决定照片的呼吸感
把主体放在正中间是最保险的做法?其实三分法构图能带来更多可能性,想象把画面横竖都分成三等份,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线,让天空占据更多空间;或者让人物的眼睛落在上三分之一线,观众的目光会自然被吸引,遇到复杂的街景时,试着寻找框架——窗户、拱门甚至树枝都能成为天然画框,别忘了留白的力量,适当的空白能让照片拥有呼吸感,就像国画里的留白一样意味深长。
快门速度是凝固时间的魔法
拍运动物体总是糊成一片?这取决于你如何驾驭快门,拍摄奔跑的孩子要用1/500秒以上,而记录水流丝绸般的效果则需要1/4秒慢门,有个小技巧:手持拍摄时,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,比如用50mm镜头时保持1/50秒以上,想拍车灯轨迹?找个稳固的栏杆,用2秒以上的曝光,你会看到光之画笔在夜幕上作画的奇妙效果,三脚架不是负担,它是打开慢速快门世界的钥匙。
后期处理是拍摄的延续
直出照片总感觉差口气?适度的后期就像给照片穿上得体的礼服,别被滤镜预设绑架,手动调整白平衡能让偏色的照片重获新生,高光压暗、阴影提亮这个简单的动作,常常能挽救一张废片,锐化要适可而止,过度处理会让照片充满数码味,就像化妆要突出优点而非改变骨相,后期应该服务于你想表达的情绪,把RAW格式想象成数码底片,它保留了更多调整空间,给创作留有余地。
观察力比设备更重要
为什么大师用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?因为他们懂得观察,清晨的薄雾会给寻常街景蒙上神秘面纱,雨后的水洼能倒映出另一个世界,蹲下来用蚂蚁视角拍摄,或者找个制高点俯拍,视角的改变能让平凡事物焕发新生,下次拍摄前,试着绕被摄体走一圈,你会发现每个角度都在讲述不同的故事,最好的相机是你随身携带的那台,而最好的镜头是你的眼睛。


 Fish鱼儿游
 Fish鱼儿游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