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光圈像水龙头控制进光量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拧开水龙头时,水流大小取决于阀门开合程度——这和光圈调节原理异曲同工,F1.8大光圈拍摄咖啡杯特写时,背景虚化得像融化的奶油,而F16小光圈拍摄建筑群时,每扇窗户都清晰得能数清窗框,但新手常纠结"为什么F8拍人像总差点味道?"其实就像煮汤,大火收汁(大光圈)适合突出主体,文火慢炖(小光圈)更适合需要整体清晰的场景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的剪刀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摄跳广场舞的大妈时,1/1000秒快门能定格飘起的裙摆每道褶皱,而1/15秒快门会让动作变成流动的彩绸,有个学员曾抱怨:"明明用了三脚架,拍夜景车流还是糊的。"检查发现他忽略了反光板预升功能,这就像用毛笔写字时,不先悬腕稳住手肘,当然会抖出重影。
ISO感光度像炒菜的急火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昏暗的图书馆里用ISO6400拍摄,画面噪点就像热锅快炒时蹦出的油星子,上周帮社员调整参数时,有人坚持"高ISO等于专业",结果拍出的夕阳照片布满彩色噪点,其实就像炒青菜,猛火快炒(高ISO)虽快但易焦,小火慢煨(低ISO)虽然耗时却更鲜嫩——搭配三脚架使用效果更佳。
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课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校园银杏大道时,把落叶放在井字格右下交叉点,突然就有了"秋日来信"的意境,常有社员举着相机转圈找角度,其实可以试试"先闭眼再睁眼":闭眼时想象画面,睁眼直接找对应机位,就像写文章先打腹稿,比边写边删更高效,上次外拍活动,用这个方法半小时就出了三组不同景别的成片。
白平衡是色彩的翻译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清晨拍湖面时,自动白平衡常把冷蓝色调翻译成灰蒙蒙的雾气,手动设置5500K色温后,终于还原出水面真实的蓝调,这就像给外国朋友解释"青花瓷的青色",不能简单说成"blue",有个实用技巧:拍美食前先用餐巾纸做自定义白平衡,相当于给色彩校准定个基准锚点。


 Sunny心晴
 Sunny心晴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