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法让画面更透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打开相机网格线,想象把画面横竖各切两刀分成九宫格,把地平线压在下方1/3线时,天空突然有了呼吸感;把人物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时,呆板的大头照立刻活了起来,去年在青海湖拍日出,我把太阳卡在左上格,前景的经幡刚好占据右下格,画面张力比居中构图强了三倍不止,为什么非要死磕对称?留白才是高级感的秘密。
引导线会骗观众眼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公路、河流、栏杆这些天然线条都是视觉陷阱,上周拍胡同,故意用斜向的砖墙把观众视线引向尽头晒太阳的老猫,连手机拍的废片都有了纵深感,但小心别被线条反噬——有次拍高铁站,把透视强烈的天花板线条全怼进画面,结果朋友问:"你这拍的到底是车站还是几何题?"引导线是服务员,主角才是那道主菜。
框架构图在造偷窥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窗框、门洞甚至树叶间隙,都是天然的取景器,春天在苏州园林,透过扇形漏窗拍白墙前的腊梅,比直接怼着拍多了三层意境,但别学某些网红硬把脸塞满整个圆框,活像被门夹住的仓鼠,真正高级的框架要若隐若现,就像透过指缝看风景,那种克制反而更勾人。
负空间能说话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雪地里单独的一棵树,留出大面积的苍白,孤独感自己会从屏幕里渗出来,去年在茶卡盐湖,故意把游客缩成小黑点放在画面底部,头顶留出80%的空白,盐湖的辽阔根本不用文字解释,但留白不是偷懒——有次见人交作业说"这是极简风",实际就是没对上焦的废片,负空间是留出来给情绪散步的,不是垃圾场。
打破规则需要缴学费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故意把人物怼在画面边缘?可以,但要先交够500次构图失败的底片,就像学书法先练正楷,我前年痴迷中心对称构图,拍烂三百张后才懂什么时候该破局,现在看到把太阳正中间还理直气壮的作品,反而会心一笑——谁还没当过几天构图界的愣头青呢?


 Cool酷影
 Cool酷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