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摄影摄像培训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相机参数设置决定画面质感
很多人拿到相机直接开自动挡拍摄,结果发现照片不是过曝就是发灰,比如在成都宽窄巷子拍青砖灰瓦时,如果光圈开太大,背景虚化会吃掉建筑细节;但若收缩到f/8以上,暗光环境下又容易手抖,建议晴天用ISO200搭配1/250秒快门,遇到阴天别急着拉高感光度,试试把曝光补偿+0.7档,你会发现暗部木雕的纹理比强行提亮ISO400来得干净。
构图技巧能挽救普通场景
游客在锦里拍红灯笼总抱怨画面杂乱,其实问题出在视角,蹲下来用24mm镜头仰拍,让灯笼形成透视牵引线,顶部留出三分之一蓝天,比平视拍摄的"灯笼大合影"生动十倍,遇到九眼桥这类线条复杂的场景,要刻意寻找框架——比如透过茶馆的雕花窗格拍桥洞,虚实对比间连手机片都能出故事感。
光影运用比后期调色更重要
去年带学员在人民公园拍荷花,下午三点直射光下花瓣惨白如纸,等到四点半阳光斜射时,用长焦对准被屋檐遮挡的局部,花瓣突然透出琥珀光,荷叶脉络在阴影里成了天然背景,这种"镶金边"效果靠Lightroom拉曲线是调不出来的,关键要明白侧逆光45度角时,成都的雾霾天反而能当柔光箱用。
动态拍摄必须预判时机
拍川剧变脸最怕眨眼错过瞬间,单张拍摄模式根本来不及,建议改用高速连拍,但别按住快门不放手——演员甩袖时指关节会先发力,这个预备动作出现时开始连拍,三张内必能抓到面具飞起的0.2秒,拍熊猫啃竹子也别盯着取景器,听"咔嚓"声响起瞬间就按快门,毕竟竹片断裂的声音比动作快0.5秒。
设备选择要匹配拍摄场景
三圣乡的绣球花海用70-200mm镜头反而难拍,长焦压缩景深会让花丛失去层次,换成50mm定焦后退三步,前景模糊的紫色花苞与中景清晰的主花形成递进,比单纯特写更有呼吸感,但拍都江堰水利工程就必须上广角,24mm镜头竖构图时,把分水鱼嘴放在下三分之一线,江水的弧线刚好引导视线到远处雪山。


 Shine闪星
 Shine闪星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