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需要面对怎样的就业环境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影楼和婚庆公司常年挂着招聘启事,但底薪常低得让人皱眉,去年朋友入职本地一家连锁影楼,每月2800元底薪加提成,旺季能破万,淡季却要啃老本,商业摄影领域更残酷,某汽车广告项目竞标时,5个团队抢单,最终报价最低的团队胜出——他们连夜修图到凌晨三点,自由摄影师老张说得实在:"这行就像摆早点摊,有人排队买煎饼,也有人收摊时剩半桶面糊。"
技术门槛如何影响就业机会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用手机接商单的95后,也遇过扛哈苏却不会布光的老法师,某次产品拍摄中,客户临时要求模拟晨光效果,两个摄影师反应截然不同:新手搬来三盏灯硬打,老手用硫酸纸加烟雾机制造丁达尔效应,现在招聘要求越来越刁钻,某文创公司招聘启事写着"需掌握AI换脸技术",吓得传统人像摄影师直摇头,就像考驾照,C照司机遍地都是,但能开赛道的永远稀缺。
细分领域真的能决定收入吗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淘宝的丽丽每天重复拍50件衣服,月入8000;搞航拍的阿凯接个景区宣传片就收2万,但设备投入够买辆轿车,最夸张的是医美摄影,要求能拍出"肉眼可见的瘦脸效果",时薪高达1500元,有次帮口腔诊所拍术前术后对比,院长要求"把牙龈出血拍出艺术感",这种奇葩需求反而成了报价筹码,就像菜市场卖鱼,处理活鱼的和做刺身的,赚的根本不是同一份钱。
人脉资源比技术更重要吗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婚庆圈有个潜规则:主持人和化妆师推荐的摄影师,成交率提高60%,认识个姑娘靠给网红免费修图,半年后接到某品牌年度画册的活儿——因为美术总监是她ins粉丝,但人脉是把双刃剑,某次我推掉朋友介绍的低价单,反被吐槽"摆架子",这行有时像打麻将,技术再好也抵不过别人手里捏着你要的牌。
持续学习能打破职业瓶颈吗?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去年VR全景拍摄突然爆火,会拍普通合影的摄影师眼睁睁看别人接房产项目,有个案例很典型:40岁的王叔报了短视频培训班,现在专拍工厂流水线视频,比年轻人更吃香,但报班也有坑,见过花6800学"韩式滤镜"的学员,结业发现教的竟是手机预设,就像升级打怪,有人靠捡装备通关,有人氪金买皮肤却还是菜鸟。


 Star闪耀
 Star闪耀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