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合适的光源位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举着灯直接怼在模特正前方,结果鼻影像刀刻般斜插在脸颊上,试试把主光源放在相机轴线15度侧方,高度略高于被摄体——这个角度能模仿上午十点的自然光,影子会悄悄躲到物体后方,记得去年拍陶瓷茶具时,我把柔光箱摆在左前侧45度位置,壶嘴投下的阴影刚好被壶身遮挡,釉面反光均匀得像月光下的湖面。
用反光板填充暗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主灯在右侧打出漂亮轮廓时,左侧常会留下恼人的黑洞,这时候别急着加第二盏灯,银色反光板立在阴影侧一米远,效果就像煮粥时撇浮沫——轻轻一推就让暗部细节浮出水面,有次拍金属手表,我用泡沫板当简易反光器,表盘数字的阴影立刻淡得像被橡皮擦蹭过,比后期提亮自然三倍。
控制光线软硬程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硬光像直接拧开的水龙头,影子边缘锋利得能划纸,换成60cm的柔光箱,光线就变成透过纱帘的阳光,连睫毛投下的阴影都带着毛茸茸的渐变,但要注意:柔光罩离主体越近,光线越软,但照射范围会变小,上周拍静物时,我把八角柔光箱推到距产品30cm处,玻璃瓶身的反光立刻从生硬的亮线晕染成雾状光斑。
制造环绕式照明环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单灯拍摄就像独奏,多灯配合才是交响乐,主灯确定基调后,用两盏低功率辅灯从后方交叉打向背景,阴影就被光之剪刀裁碎了,记得拍黑色皮包那次,我在左右各架设30度角的窄光,皮革褶皱里的阴影像被熨斗抚过,而包扣的高光点依然铮亮,这种布光要诀是:辅灯亮度永远比主灯低1.5档,否则会抢戏。
利用环境漫反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白墙和天花板是天然的巨型柔光箱,把闪光灯朝上45度打向屋顶,整个房间就变成会发光的蚕茧,但层高超过3米时这招会失效,此时该像做蛋糕抹奶油那样,把光线"刮"到需要的位置——用移动灯架反复测试反射角度,去年在水泥厂房拍摄,我故意让模特靠近灰蓝色墙面,冷调的环境光把下颌阴影中和成了朦胧的渐变。


 浅梦悄然绽放
 浅梦悄然绽放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