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是摄影的隐形画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柔和,中午却显得生硬?关键在于光线角度和强度,清晨的斜射光能拉长影子,给建筑镀上金边;而正午的顶光像直白的审讯灯,容易让面部出现难看的鼻影,试试在阳台拍盆栽:用窗帘过滤强光,叶片纹理突然变得立体——这就像用纱网筛面粉,粗糙的光线被过滤后反而更细腻。
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把主体放在正中央总不会错?其实九宫格交叉点才是黄金位置,拍摄街头咖啡摊时,让蒸汽从右上格飘出,左边留出顾客虚影,画面立刻有了故事感,这好比写文章需要留白,密密麻麻的文字反而让人找不到重点,下次拍宠物时,试试把它放在左下格,留出它张望的方向,观众会不自觉地猜想它在看什么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瀑布到底用1/1000秒还是1/4秒?高速快门凝固的水珠像玻璃渣,慢速快门却能让水流变成丝绸,雨天在天桥拍车流,三脚架固定相机后尝试2秒曝光,红色尾灯会拉出炫目的光轨,这就像用不同速度搅拌鸡蛋——快速打发是蓬松的蛋白霜,慢速搅拌则得到细腻的卡仕达酱。
色彩是情绪的翻译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冷色调适合拍科技感,暖色调更适合食物?蓝色调的建筑照片自带未来感,而面包房用3000K色温拍摄时,焦糖色表皮会让人隔着屏幕闻到香气,尝试在日落前拍橘子:调整白平衡让橙色更饱和,果皮上的油胞仿佛要迸出汁水,这和选口红同理——玫红色显得冷艳,珊瑚色则透着鲜活的生命力。
对焦是镜头的选择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人像必须眼睛清晰?有时候模糊的睫毛比锐利的瞳孔更动人,近距离拍雨滴时,故意对焦在后方模糊的霓虹灯,前景的水珠会变成五彩琉璃球,这就像听交响乐时,偶尔专注小提琴独奏段落,反而比全程听齐奏更有层次,下次拍银杏叶,试试对焦在飘落的叶片上,让背景的树枝虚化成色块。


 Ocean海洋深
 Ocean海洋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