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摄影专业的大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相机光圈决定画面虚实层次
为什么同一场景下,有人拍出奶油般虚化的背景,有人却得到前后都清晰的风光照?关键在于光圈叶片开合程度,武汉江滩拍摄人像时,若使用f/1.8大光圈,焦点落在模特睫毛上,身后长江大桥的灯光会融化成彩色光斑;但换成f/11小光圈拍摄黄鹤楼全景,从近处台阶到远处天际线都能纤毫毕现,这就像人眼瞳孔调节——眯眼时看清远景,睁大时专注近物,只不过相机用f值代替了睫毛的开关。
快门速度凝固动态或制造拖影
户部巷早点摊的热干面师傅甩面时,1/1000秒快门能定格飞溅的芝麻酱,而1/15秒慢门会让手臂变成流动的残影,曾有学生在汉口江滩拍渡轮,抱怨画面模糊,其实是误将1/30秒快门用于移动船舶,这类似于炒菜时的火候控制:爆炒腰花需要猛火快翻,文火炖汤则要时间沉淀,拍摄运动物体时,快门分母数值至少要大于焦距数值,比如200mm长焦镜头至少用1/250秒。
白平衡矫正不同光源色温
昙华林老建筑的灰墙在夕阳下泛着橘红,但用自动白平衡拍摄可能变成冷灰色,专业做法是随身携带灰卡,或对着白纸手动校准,某次在东湖樱园拍摄,午后多云天气让樱花偏蓝,将色温调到6000K后终于还原出花瓣真实的粉白色,这就像火锅蘸料调配——芝麻酱打底后,有人加腐乳有人添韭菜花,关键要符合食材本色。
构图引导线强化视觉叙事
长江大桥的钢梁斜拉索天然形成汇聚线,能把观众视线引向对岸的龟山电视塔,但很多新手习惯把主体放在正中央,反而削弱了画面张力,在武汉美术馆旋转楼梯拍摄时,让模特站在黄金分割点,螺旋扶手形成的曲线会像导游般带着目光环绕整个画面,这种技巧类似楚剧的亮相走位——主角永远停在最能牵动观众视线的舞台方位。
多重曝光叠加创意效果
在光谷广场尝试把银杏叶与地铁站玻璃幕墙叠拍,第一次欠曝保留叶脉纹理,第二次正常曝光记录建筑结构,这种技法如同热干面的两次掸面工序——头道碱水面打底,二次浇酱提味,需要注意的是叠加顺序,先拍暗部后拍亮部才能避免过曝,就像先铺芝麻酱再淋萝卜丁,颠倒步骤会让风味尽失。


 FlowerFieldBliss
 FlowerFieldBliss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