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买基础设备需要多少预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刚接触摄影的人常被琳琅满目的器材吓退,其实一台入门级微单配套机镜头(比如佳能M200或索尼a6000)约4000-6000元就能搞定,相当于两部中端手机的价钱,关键要明白:拍出好照片的从来不是设备,而是镜头后的眼睛,见过用十年前老相机拿下摄影比赛的人,也见过扛着十万装备却只会按快门的例子。
专业课程是否值得投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线下摄影班动辄三五千的学费常让人犹豫,但有些钱确实省不得,就像学游泳光看视频不下水,永远学不会换气,建议先花99元买本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》自学,等能清晰说出"为什么这张照片好"时,再报针对性工作坊,某位拍故宫十年的老师傅说过:"按快门谁都会,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不该按。"
后期软件开支怎么控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以为必须订阅Adobe全家桶,其实就像做菜不一定需要米其林厨房,手机版Lightroom免费功能足够处理90%的日常照片,Snapseed更是零成本神器,有个拍纪实的朋友坚持用开源的Darktable,他说:"调色就像煮泡面,有人非要用日本进口陶锅,其实不锈钢锅煮出来味道差不多。"
隐性成本最容易超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真正烧钱的反倒是那些不起眼的开销:三脚架买便宜的会晃,存储卡劣质的会丢照片,防潮箱不买相机可能长霉,有次在零下20℃的长白山,同行人的国产电池集体罢工,而原厂电池坚持到了最后,这就像买羽绒服,看起来差不多的两件,到了极寒之地才知分晓。
创作实践才是最贵的投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算完所有明账会发现,最大的开销其实是时间成本,为了拍西湖雷峰塔的晨雾,连续半个月凌晨四点蹲守;想拍敦煌星轨,往返机票就花了八千,但正是这些投入让照片有了温度,有位前辈说得好:"按一万次快门是消费,思考一万次快门才是创作。"


 月影陪伴孤独
 月影陪伴孤独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