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像摄影是捕捉人物神态的艺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镜头对准人脸时,你究竟在拍什么?是精致的五官,还是转瞬即逝的情绪?去年冬天,我在街头遇到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,他皱纹里的风霜比糖衣更甜,当时我蹲下来用50mm镜头平视拍摄,突然发现他眼角的笑意比摆拍模特的标准微笑生动百倍,人像摄影的核心从来不是完美的构图参数,而是那个"活过来"的瞬间——就像煮汤时撒的那把盐,多了齁嗓子,少了没滋味。
光线是人像摄影的隐形雕塑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专业影棚要配备五六盏灯?有次我给闺蜜拍生日照,她坚持用顶光自拍,结果拍出两个黑眼窝像熊猫,后来我们把台灯移到侧面45度,她睫毛在脸颊投下的影子突然让整张脸立体起来,这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控制:猛火容易焦糊,文火才能煨出食材本味,黄昏时分的"魔术时刻"之所以珍贵,就是因为斜射的暖光会给皮肤镀上蜂蜜般的质感,比任何美颜滤镜都自然。
背景是人物故事的无声旁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你注意过证件照和纪实摄影的背景差异吗?去年拍毕业生专题时,有个男生特意要求以实验室烧杯架为背景,那些折射着蓝光的玻璃器皿,比他穿学士服站在布景板前更能说明"化学系"的身份特征,这让我想起妈妈熬鸡汤总要撇去浮沫——杂乱背景就像汤面那层油花,会干扰主体味道,但若在老街拍肖像,斑驳墙面反而能熬出岁月的浓香。
沟通比相机参数更重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有些摄影师总让被拍者数"三二一"?我曾目睹婚礼跟拍摄影师像导演般大喊:"新郎想象你第一次牵她的手!"结果新郎耳朵肉眼可见地变红了,这种引导比冷冰冰的"下巴收一点"有效得多,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,扶车后座的手比喊"保持平衡"更有用,有次拍怕镜头的阿姨,我让她反复整理围巾,抓拍到的自然神态比刻意摆拍生动十倍——毕竟没人能在系围巾时还端着假笑。
器材只是盛放灵感的容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手机和专业单反的差距真有价格差那么大吗?上个月我用手机给邻居小孩拍跳皮筋,连拍模式抓到的腾空瞬间,比用全画幅相机摆拍的僵硬姿势有趣多了,这就像写字,金笔不会让文采更好,餐巾纸上的灵感可能胜过精装笔记本,当然大光圈镜头虚化背景确实省事,但若把85mm定焦镜头比作高压锅,那么构图能力就是掌控火候的厨艺——工具再贵也煮不出妈妈的味道。


 灵眸闪烁光芒
 灵眸闪烁光芒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