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需要先搞懂相机怎么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新手举着相机像握手机,结果拍出来的照片总带着迷之模糊,相机不是自拍杆,右手握把左手托镜头才是标准姿势——想象你端着一碗热汤,手抖了汤洒了,照片糊了也是这个道理,遇到慢速快门时,不妨找个墙角靠着,或者干脆蹲下来用膝盖当支架,上次在公园见人用围巾缠住相机当简易稳定器,这土法子还真管用。
曝光三要素得掰开揉碎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圈、快门、ISO就像炒菜的火候调料,单独调哪个都会影响最终味道,有人非要把光圈开到最大拍人像,结果鼻子清楚耳朵虚,活像被PS橡皮擦抹过,试着在阳台拍盆栽:先用f/8光圈让整株植物都清晰,再调到f/2.8只对焦某片叶子,对比看看景深变化,记住ISO别轻易超过800,否则噪点比老电视雪花还刺眼。
构图法则要活学活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把三分法网格线焊死在取景框里,拍个茶杯都得卡在交叉点上,有次看见学员硬把埃菲尔铁塔塞进黄金螺旋,结果拍出个歪脖子塔,下次拍街景时,先按常规构图拍一张,再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,让乌云占据三分之二画面,暴雨前的压迫感立马就来了,记住规则是路标不是牢笼,拍到第三个月就该尝试打破它们。
后期处理不是万能橡皮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指望用软件把阴天调成晚霞,结果调色滑块一拉,树叶绿得像荧光棒,原片质量好比新鲜食材,后期只是撒调料,试着把同一张RAW格式照片导出三版:一版只调曝光补偿,二版动白平衡,三版疯狂加清晰度,对比后你会发现,过度的锐化会让建筑边缘长出白边,活像小孩的描边涂鸦,真正的修图高手,往往在按下快门前就处理好了90%的问题。
观察光线比换镜头更重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沉迷买镜头,却对清晨六点的侧光视而不见,试着连续三天在同一地点拍摄:阴天时柔光像奶油抹过建筑棱角,正午阳光在砖墙上刻出锋利阴影,雨天积水倒映的霓虹则是天然滤镜,有次见老摄影师蹲着拍地面积水半小时,最后成片里扭曲的倒影比实景更有戏剧性,价值十万的镜头也救不了平板光,但一片树叶的影子就能让水泥墙活起来。


 FireflyDance
 FireflyDance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