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资格证为何被取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最近某地取消摄影师资格证的消息引发热议,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行业标准的变革——当手机摄影普及到人人能拍"大片"的时代,一纸证书早已无法定义专业能力,就像老张开了二十年照相馆,从没考过证,但街坊邻居排队等他拍全家福,真正的好照片靠的是镜头后的眼睛,不是抽屉里的证书。
对焦失误比没证更致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次帮朋友拍婚礼,现场有位持证摄影师全程开着自动对焦,当新娘头纱被风吹起时,相机却固执地对准了背景的灯笼,这让我想起考驾照:就算拿了证,不会坡道起步照样会溜车,摄影同理,关键不是证件的塑料封皮,而是知道何时该用手动对焦,何时要用单点追焦,比如拍儿童时,建议把对焦模式设为"区域跟踪",同时预留三分构图空间——这些实战技巧,考证培训班可不会细说。
光影比盖章更重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去年在茶卡盐湖见过戏剧性一幕:持证摄影师架着三脚架等"黄金时刻",而旁边放羊的大爷用手机逆光拍出了绝佳剪影,资格证从没教过,晨光穿过羊群扬起的尘土会形成丁达尔效应,就像煮面要看火候而不是看厨师证,拍摄时要读懂光线的情绪,阴天拍人像记得用反光板补眼神光,正午拍建筑要学会寻找遮阴角度——这些经验写在任何证书上都显得苍白。
构图逻辑胜过钢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太多人把"三分法"当圣旨,却不知道有些场景需要故意打破规则,就像米其林厨师偶尔也做路边摊,拍老街时故意把主体怼在画面正中间,反而能突出压迫感,有次在徽州拍马头墙,向导是位没考证的民宿老板,他提醒我蹲下来用仰拍,让飞檐切割天空——这种构图直觉,可比证件上的红色公章有说服力得多。
取消资格证是新的开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让我想起早年间理发师也要持证上岗,现在遍地都是工作室,摄影回归本质是好事,就像摘了游泳圈的泳者才学得会换气,最近帮大学生拍毕业照,他们更在意我能不能抓拍到抛帽时自然的大笑,而不是问我有无证书,行业在进化,现在评判摄影师的标准变成了:客户会不会主动把你的作品存在手机里,而不是裱在证书框里。


 WindChimeMelody
 WindChimeMelod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