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摄影一般多久能拍出好照片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个问题就像问"学做饭多久能炒出五星级菜品",有人用手机随手拍就能出片,有人扛着单反三年还在纠结参数,关键不在于时间长短,而是你能否在公园长椅上观察两小时光影变化,或为拍一朵野花趴到膝盖淤青,我见过外卖小哥用三年午休时间拍出城市纪实系列,也遇到过买了顶配设备却永远用自动模式的老哥——前者半年就开了影展,后者五年还在问"为什么拍出来不如手机"。
相机说明书要啃多久才够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别笑,这是90%新手栽的第一个跟头,上周有个学员抱怨M档难用,结果连ISO按钮都没找到,说明书不是《辞海》要你全背下来,而是像学自行车先认刹车闸,建议用"三遍法":第一遍通读时把"曝光补偿"这类词圈出来;第二遍带着这些词去夜市拍流动摊贩;第三遍等拍废200张后再回头对照,你会发现原本天书般的"白平衡偏移"突然变得像炒菜调火候一样直观。
审美培养比技术更难量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个矛盾现象:老法师们能脱口而出"这张欠曝1/3档",却解释不清为什么布列松的照片动人,试着做这个实验:连续一周每天删掉相册里最平庸的照片,到第七天你会开始本能地躲避电线杆穿头之类的构图,有次我让学生拍"孤独",交上来的不是枯树就是空椅子,直到有人拍了超市冷鲜柜里唯一没打折的牛排——这才是观察力的质变。
瓶颈期来得比想象中更快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个月是个神奇节点,此时大多数人会遭遇"快门恐惧"——突然不敢按快门了,这就像健身新手发现举铁重量不再增长,有个狠招:给自己十次快门限额,强迫每张都像用胶片般谨慎,去年有个姑娘用这个方法,在限定拍摄地铁早高峰时,反而拍出了系列获奖作品,当你开始嫌弃自己三个月前的照片时,说明进步正在发生。
生活节奏决定学习曲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和自由职业者学摄影是两种速度,我有个银行客户经理学员,她利用每天通勤的25分钟专门练习车窗反射摄影,两年后出了本《玻璃城市》画册,相反,时间充裕的人容易陷入"装备收集癖",建议把摄影练习缝进生活间隙:等咖啡时练对焦,遛狗时观察不同时段阴影角度,真正的进阶时刻往往发生在你忘记看教学视频,突然想用照片说点什么的时候。


 Sunny心晴
 Sunny心晴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