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选择有故事性的拍摄主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面对摄影比赛时,最先头疼的往往是"拍什么",与其盲目追求宏大场景,不如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处,比如菜市场里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握着秤杆,或是雨天车窗上蜿蜒的水痕——这些画面自带叙事感,试着问自己:这个场景中哪个元素最让你心跳加速?去年某获奖作品《晨光里的修鞋匠》,就是用长焦镜头捕捉老人专注缝补时,晨光恰好穿透他手中的尼龙线,平凡职业瞬间有了史诗感。
光线会怎样欺骗你的相机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正午阳光像把锋利的刀,会在模特脸上刻下难看的阴影,但很多人仍坚持"阳光越好照片越靓",其实雨天漫射光反而能柔化皮肤瑕疵,就像给画面蒙了层天然柔光罩,记住黄金时段法则:日出后1小时和日落前1小时,光线角度会让建筑轮廓镶上金边,有个参赛者曾懊悔地说,他在阴天拍的古建筑灰蒙蒙的,但评委却盛赞这种光线还原了青砖本真的质感。
为什么构图要故意留破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教科书总强调三分法构图,但获奖作品常常打破规则,比如拍摄奔跑的孩子时,故意让脚部超出画框,反而能增强动势,这就像包饺子时露点馅儿,让人更想探究完整画面,尝试把主体放在画面边缘,留出大块空白区域制造呼吸感,去年城市主题冠军作品《孤独的秋千》,就是用右侧大面积留白,让生锈的秋千在画面左侧显得更加寂寥。
后期处理该不该保留瑕疵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人把照片修得像陶瓷娃娃般完美,却丢了烟火气,试着保留些无关紧要的瑕疵:老人脸上的晒斑、旧墙剥落的漆皮,这就像熬汤时不撇净浮油,反而更显醇厚,有个巧妙的方法:处理完照片后缩小到拇指大小观看,如果还能清晰辨认主体情绪,说明修图程度刚好,某次比赛中有张故意保留车窗反光的街拍,那些模糊的光斑反而成了时光流动的证据。
怎样让静态照片发出声音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好照片会让人产生通感,比如看到翻涌的麦浪就听见沙沙响,尝试在画面中加入动态暗示:被风吹起的头发、即将倾倒的咖啡杯,这类似于小说里"门吱呀一声"的描写手法,拍摄夜市时可以刻意压低快门速度,让烧烤摊的炊烟变成流动的白色绸缎,观众仿佛能听见油脂滴落的滋滋声,最高级的叙事是让观者自己脑补出声音链条。


 WindChimeMelody
 WindChimeMelod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