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楼摄影师如何应对不同顾客需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刚入行的摄影师常被顾客千奇百怪的要求难住——有人想要"韩式清新",转头又掏出"复古油画"参考图,这时候就得像火锅店配调料台,提前备好几套灯光方案,比如拍亲子照时,妈妈要柔光,孩子要动态,我会用八角罩打主光保证均匀度,侧面加蜂巢灯勾勒轮廓,再让助理举反光板追着跑动的小孩补光,去年遇到坚持用手机滤镜当样片的客人,最后发现她真正要的是低饱和冷色调,而非滤镜本身的夸张效果,这提醒我沟通时得多问"您喜欢这张图里哪个具体元素"。
棚拍布光为什么总像在搭积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盏灯能玩出的花样比乐高还多,但新手常陷入"越补越乱"的怪圈,有次拍旗袍主题,主光用了1.8米柔光箱,结果背景的竹帘影子总破坏画面,后来改成交叉45度窄光,像手术刀般精确控制光区,既保留了面料暗纹,又让投影自然融入背景,别迷信"三点布光万能论",就像炒菜不能全靠生抽提鲜,有时单灯配合反光板反而更干净,记住灯光是跟着人物走,不是让人物将就灯光。
修图师和摄影师怎么避免互相甩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"原片这么灰怎么修?""你修的皮肤像塑料!"这类对话在影楼天天上演,其实就像厨子不能指望调料救活死鱼,拍摄时就要为后期留余地,我习惯保留两版RAW格式:一版正常曝光给修图师发挥,一版过曝1档留着救阴影,有次拍森系婚纱,故意让阳光从模特背后溢出,虽然原片高光飞了,但后期拉回后头发丝的光晕效果比插件做的自然十倍,双方定期互看工作进度很重要,别等到交片才发现理解偏差。
道具间为什么总缺那件最需要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每次整理道具都像在玩解谜游戏——上周用过的纱帘永远在拍摄当天消失,后来我学聪明了,把高频道具分三级管理:A级(背景布、基本灯具)必须每天清点;B级(手捧花、复古书等)提前三天确认;C级(季节限定品)干脆买可拆卸款,去年圣诞节拍主题照,发现雪花喷雾只剩空罐,急中生智用面粉筛+闪光灯逆光拍出了飘雪效果,这事让我明白,与其抱怨装备不足,不如把缺憾变成创作契机。
怎样让摆拍看起来不像摆拍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客人僵硬得像橱窗模特时,我会突然问"你第一次约会穿的什么鞋",趁她愣神抓拍微表情,引导动作要像编舞分解动作:先让模特靠窗台自然站立,再说"左手假装拨头发,但停在耳垂位置",最后补一句"看窗外第三棵树",这套组合拳下来,比直接喊"摆个忧郁姿势"管用十倍,有对情侣总不自觉驼背,就让他们玩"后背夹气球"游戏,身体自然挺直了,笑声还让照片多了故事感。


 FlowerFieldBliss
 FlowerFieldBliss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