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光圈如何控制画面虚实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样的场景,别人的照片主体清晰背景朦胧,你的却前后都扎眼?问题往往出在光圈设置上,以拍摄人像为例,将f/1.8的大光圈比作眯起眼睛看东西——焦点外的杂光自然被虚化,主体就像从画布上浮出来,但要注意,开大光圈时对焦精度要求极高,稍不留意睫毛清晰了瞳孔却发虚,曾有学员在故宫拍红墙前的汉服姑娘,f/2.8下瓦当纹样化作斑斓色块,反而比f/8时清晰的砖缝更显古意。
快门速度是凝固还是流动的选择题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瀑布在照片里该像丝绸还是冰晶?这取决于你手指拨动的快门转盘,1/1000秒能冻住飞鸟振翅时翼尖的水珠,而1/4秒会让溪流变成雾状白练,夜市拍烧烤摊,1/60秒能抓住火星飞溅的瞬间,但若想表现厨师翻动肉串的轨迹,就得冒险降到1/15秒,有个诀窍:安全快门约等于焦距倒数,200mm镜头最好不低于1/200秒,否则就像试图在颠簸的卡车上穿针引线。
构图三分法并非万能公式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把主体机械地放在九宫格交叉点?这就像永远只穿黑白配色的衣服,拍摄青海盐湖时,当倒影占据画面下半部分,地平线居中反而比遵循三分法更具超现实感,遇到对称式建筑,打破规则将中轴线置于正中,威严感油然而生,有次在茶卡拍星空,故意把银河放在左上1/3处,结果右侧暗区像被砍掉一块,后来调整构图让银河从对角线贯穿,画面顿时有了呼吸感。
白平衡失误能毁掉情绪表达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烛光晚餐拍出荧光灯效果?这是自动白平衡常犯的"冷漠症",清晨拍雪山,若忠实还原6500K的冷调,就失去了朝阳涂抹的玫瑰金,手动设置5200K时,雪粒会泛起薄纱般的粉晕,相反,拍摄钢铁车间就该保留4000K的幽蓝,让电焊火花与冷金属形成戏剧碰撞,白平衡不仅是技术校正,更是给画面"喂"温度计——2800K的篝火要比5600K的火焰看起来更舔舐人心。
对焦区域选择比按下快门更重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拍猫总对焦到胡须而非眼睛?自动对焦区域就像撒网捕鱼,广域模式可能在樱花雨中锁住无关树枝,拍人像时改用单点对焦,相当于用绣花针精准戳中模特下睫毛,运动会上追拍跑者,动态区域对焦像猎犬追咬移动的飞盘,但要预留提前量——当主体完全充满对焦框时,实际已错过最佳瞬间,有次拍击剑比赛,将对焦点预设在选手惯用的肩部位置,比追踪快速变化的剑尖可靠得多。


 Charm魅力者
 Charm魅力者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