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拍摄风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日出日落时忙碌?因为此时的光线角度低,色彩温暖,能勾勒出山峦的轮廓,让云层染上金边,尝试在"黄金时刻"(日出后1小时或日落前1小时)架好三脚架,你会发现阴影变得柔和,湖面开始泛起琥珀色光泽,不过阴天也有惊喜——去年在张家界遇到细雨,雾气缠绕峰林的效果反而比晴天更震撼,极端天气往往藏着绝佳镜头。
用前景构建画面层次感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面对壮丽雪山时,很多人直接拍全景,结果照片像张明信片般扁平,下次不妨蹲下来,让野花或岩石占据画面下1/3,它们会成为天然的画框,去年在喀纳斯湖畔,我把冻住的芦苇作为前景,阳光透过冰晶形成的星芒效果,让整个画面有了从近到远的纵深感,这种手法就像吃三明治——没有面包片(前景)和馅料(中景),再好的芝士(远景)也立不住。
控制曝光避免天空过曝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天空惨白一片而地面漆黑时,相机其实被云层亮度欺骗了,这时可以对着地面较亮处半按快门锁定曝光,或者打开渐变灰滤镜,有次在青海湖拍油菜花田,我特意让曝光补偿减1档,虽然花田稍暗,但保住了云层的细节,后期再提亮阴影就行,这就像煮汤时先少放盐——欠曝的照片能补救,过曝的蓝天却再也找不回来。
活用线条引导观众视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蜿蜒的公路、河流、甚至阴影都能成为视觉向导,在元阳梯田拍摄时,我等到阳光把田埂照成亮线,这些曲线就像箭头般把目光引向远处的村寨,如果画面有桥梁或围栏,试着让线条从角落斜穿而过,比横平竖直的构图更有动感,不过要当心电线杆这类"破坏王",去年在坝上草原,一根突兀的电线杆毁了我精心设计的引导线,后期修掉它花了半小时。
等待人物激活静态风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空无一人的海滩固然宁静,但有个散步的身影会让画面立刻生动,在霞浦拍滩涂时,我守了二十分钟,直到渔民扛着渔网走进光影交界处才按下快门,人物不必太大,剪影效果更佳,他们的存在能瞬间交代环境尺度,就像蛋糕上的樱桃——风景是主体,但恰到好处的人物点缀能让整个作品活起来,下次遇到完美场景却总觉得缺了什么时,不妨等个"有缘人"入画。


 LavenderMist
 LavenderMist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