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

拍照时如何把远处的景物放大,拍照时如何放大远处的景物?

长焦镜头能拉近远处的景物想拍清楚百米外的建筑细节?一支70-200mm或100-400mm的长焦镜头是首选,比如拍摄山顶的寺庙,用200mm端拍摄时,屋檐雕花会…

长焦镜头能拉近远处的景物

长焦镜头能拉近远处的景物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想拍清楚百米外的建筑细节?一支70-200mm或100-400mm的长焦镜头是首选,比如拍摄山顶的寺庙,用200mm端拍摄时,屋檐雕花会比广角镜头清晰数倍,但要注意,焦距越长,手抖的影响越明显——就像用望远镜看东西时轻微晃动都会头晕,建议搭配三脚架或开启镜头防抖功能,有人问:"手机数码变焦行不行?"实际上超过3倍放大后画质会明显下降,远不如光学变焦的物理镜头效果。

裁切二次构图能放大主体

裁切二次构图能放大主体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当镜头焦距已经用到极限时,可以通过后期裁剪实现"放大",去年拍候鸟时,400mm镜头拍到的天鹅在画面中只占1/4面积,通过裁剪后反而突出了羽毛纹理,这就像把报纸上的照片剪下来用放大镜看,虽然像素有损耗,但合理运用(建议用RAW格式拍摄)仍能保留足够细节,关键是要在拍摄时预留空间——主体周围留白太少的话,裁切后容易变成"大头贴"效果。

靠近拍摄比单纯变焦更有效

靠近拍摄比单纯变焦更有效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有个误区是以为变焦倍数决定一切,实际上物理距离才是根本,就像隔着马路喊话不如走近说话清楚,曾见影友用200mm拍池塘鸭子,画面充满噪点;往前移动20米换85mm镜头,羽毛反而更锐利,当然这要分场景:拍野生动物需要隐蔽,但拍静物或风光时,多走几步可能比升级设备更管用,变焦靠走"这句老话,尤其光线不足时,缩短距离能减少画质损失。

高像素机型提供放大冗余

高像素机型提供放大冗余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使用4500万像素以上的相机拍摄,相当于给后期放大买了"保险",比如用索尼A7R5拍远景,即使截取画面1/4区域,仍能得到约1000万像素的清晰图像,这就像印刷巨幅海报时,设计师原始文件越大,缩放余地越足,不过要注意,高像素对镜头素质要求更高,廉价镜头边缘画质下降时,放大反而会暴露缺陷,建议搭配定焦或高端变焦镜头使用,才能发挥像素优势。

透视关系影响视觉放大感

透视关系影响视觉放大感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为什么用广角镜头拍人像会显脸大?这是透视在作怪,拍远景时,通过前景的对比能强化距离感——比如用栏杆做前景,远处高楼会显得更渺小;反过来避开前景干扰,用长焦压缩空间,能让远山和月亮产生"触手可及"的错觉,去年拍故宫角楼时,特意等到游船经过,200mm镜头下船和建筑形成大小对比,比单独拍建筑更有放大冲击力。

本文源于网友整理,不代表爱摄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