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克相机的时间怎么改变颜色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白平衡设置会改变画面色调
很多人发现清晨拍的照片偏蓝,傍晚却泛黄,这其实是相机在模仿人眼的自我欺骗,马克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像个老花眼管家,总想强行把不同色温的光线都修正成"标准白色",在阴天拍摄时,试着把白平衡调到6000K以上,你会看到灰蒙蒙的楼房突然披上淡金色外衣——这可不是魔法,只是相机停止了对蓝光的过度补偿。
长时间曝光能让颜色沉淀
见过30秒长曝光拍出的海面吗?那些丝绸般的深蓝色调,其实是时间积累的视觉鸡尾酒,当快门持续敞开,传感器像海绵吸水般收集光线,暗部细节逐渐饱和的同时,高光部分反而会褪色,下次拍霓虹灯时,故意用2秒以上慢门,你会发现刺眼的红光渐渐变成柔和的玫红,就像熬煮的果酱随着水分蒸发越来越浓郁。
环境光线会欺骗色彩传感器
正午阳光下拍的红玫瑰总像蒙着层白霜?这不全是相机的错,强烈直射光如同蹩脚的舞台灯光师,把阴影和高光同时推到极限,有次我在博物馆拍青铜器,展柜射灯让青绿色铜锈发灰,后来用外套挡住顶部光线,突然就捕捉到了三千年前的铜绿,当相机显示屏的颜色让你皱眉时,先检查是否有混合光源在打架。
后期调色是时间的显影液
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用RAW格式?这就像保留着所有调色原料的厨房,有张雪景照片我调了七次:第一次阴影泛紫因为CMOS低温迟滞,第二次高光过曝丢失了云层细节,直到把色温滑块停在4870K,才还原出那天清晨真实的冷青色,别相信"直出色彩神话",就像没人会生吃面粉,总要给后期处理留些发酵空间。
季节变化是天然的调色盘
二月拍同一棵银杏树,早晨七点和下午四点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色卡,相机总想用固定参数应对变化的光线,就像用同一把钥匙开所有门,有年秋天我连续三十天固定机位拍摄,发现最适合表现红叶的竟是多云天气——阳光直射时色彩会"烧焦",而散射光下每个颜色分子都像被慢火煨透的糖浆,透着温润的层次感。


 彩云追逐自由
 彩云追逐自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