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永远在捕捉光的情绪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新手举起相机对准夕阳,总以为按下快门就能复刻眼前的美景,但为什么成片常像褪了色的明信片?光的质感会撒谎——正午的硬光像吵架的夫妻,把阴影怼到物体脸上;而晨昏的斜光则是老友,轻轻勾勒轮廓,试着在阴天拍摄人像,云层成了天然柔光箱,皮肤瑕疵像被施了隐身术,控制光不是对抗,而是学会和它谈判。
构图是摄影师埋下的视觉陷阱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那些让人盯着看三秒以上的照片,往往藏着几何学的阴谋,三分法像炒菜的盐,用多了乏味,不用又差点意思,下次拍街景时,故意把路灯放在画面边缘,让灯杆斜切过对角,突然就有了张力,遇到对称建筑别急着居中,后退三步等个行人走过黄金分割点,死板的场景立刻变成有情节的电影截图,构图不是数学题,是让观众眼睛跳踢踏舞的诡计。
快门速度决定了时间的形状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1/1000秒凝固的水花像水晶雕塑,但谁规定瀑布必须拍成丝绸?试试1/15秒手持拍摄奔跑的狗,模糊的爪子会画出速度的爪痕,拍摄旋转木马时,故意让部分景物虚化,静止的栏杆和流动的光斑会在照片里打架,时间本是无形的流沙,快门速度就是我们的捕沙网,至于捞上来的是清晰颗粒还是模糊轨迹,全看你想讲什么版本的故事。
后期是摄影师的忏悔室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嘲讽修图不真实,可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在底片上涂改上帝,拉阴影不是作弊,是给被阳光霸凌的角落递话筒;调色温不是造假,是还原本该被记住的氛围,那张拍糊的樱花,裁掉虚焦的部分做成极简构图,反而比原片更接近你当时的感动,后期不是弥补失误的创可贴,是让照片说出拍摄时来不及表达的后半句话。
摄影师用取景框给世界做减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现实太吵杂,而好照片会关掉多余的声音,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奇怪的角度扭来扭去?他们在和杂乱背景玩捉迷藏,拍夜市小吃摊时,蹲下来用大光圈只聚焦油锅里的气泡,油烟就成了梦幻滤镜,面对满山枫叶,只截取一片逆光的叶脉,秋天突然变得具体可触,取景框是我们对抗信息过载的武器,每一次裁剪都是在问:究竟什么值得被永恒留下?


 Grace优雅范
 Grace优雅范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