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是不是很难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掌握基础操作就像学骑自行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很多人第一次摸相机时,连快门键都找不到,但回想你学自行车的情形:最初连保持平衡都困难,后来却能边骑边看风景,摄影也一样,光圈、快门、ISO这些参数看似复杂,其实就像自行车的刹车、踏板和变速器,反复练习几次就能形成肌肉记忆,建议新手从全自动模式开始,先拍100张废片找手感,再逐步尝试手动调整,一位婚礼摄影师曾告诉我,他最初连对焦都不会,现在却能盲调参数——这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构图比参数更考验观察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样的设备,有人拍出来像明信片,有人却像监控录像?关键在构图,参数可以死记硬背,但构图需要培养"摄影眼",试着做个实验:下次看到晚霞时,先用手机九宫格线把地平线压在下方1/3处,再对比随意拍摄的效果,你会发现,前者立刻有了"作品感",就像装修房子时,同样的建材,专业设计师的布局就是更舒服,记住三分法、引导线这些原则,比纠结f/2.8和f/4的差异更立竿见影。
后期处理是魔术也是陷阱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人觉得必须学会PS才算真摄影师,这就像认为厨师必须会分子料理,90%的日常作品用手机APP调亮暗部、拉高饱和度就能焕然一新,但要注意:过度依赖后期就像用美颜相机自欺欺人,我曾见过有人把夜景调得比白天还亮,反而失去了拍摄时的氛围,建议新手先尝试相机直出,培养前期拍摄的严谨性,就像煮菜,总靠味精提鲜的厨师永远练不好火候。
瓶颈期是进步的必经之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发现怎么拍都像在重复时,恭喜,这说明基础关已经过了,这个阶段就像健身平台期,突破的方法反而是"做减法":试着只用50mm定焦镜头拍一周,或者专攻黑白摄影,有位野生动物摄影师分享过,他连续三个月只拍逆光羽毛,最终练就了瞬间捕捉光影的本能,觉得难的时候,往往是因为眼光跑在了技术前面——这恰恰是成长的信号。
设备焦虑是最没必要的负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每次新相机发布时,总有人问"我的旧机器是不是该淘汰了",其实看看摄影史就知道,布列松用50mm镜头拍遍了世界,薇薇安·迈尔甚至只用二手相机,设备升级就像换跑鞋,对专业运动员影响很大,但对刚开始跑步的人差别微乎其微,建议把纠结预算的时间用来做这件事:用现有设备拍同个场景100次,你会发现限制反而激发了创造力——就像给孩子一盒蜡笔,他们从不会抱怨颜色不够多。


 墨香浸润心灵
 墨香浸润心灵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