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

摄影基础培训课程,摄影基础培训课程,从入门到精通

相机握持姿势决定画面稳定性为什么总有人抱怨照片拍虚了?问题往往出在握相机的方式上,右手紧握机身手柄,左手托住镜头底部形成支撑,手肘轻贴肋骨——这个动作像端着一碗…

相机握持姿势决定画面稳定性

相机握持姿势决定画面稳定性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为什么总有人抱怨照片拍虚了?问题往往出在握相机的方式上,右手紧握机身手柄,左手托住镜头底部形成支撑,手肘轻贴肋骨——这个动作像端着一碗热汤,既要稳当又不能太僵硬,曾有个学员用"掐脖子式"握法,拇指和食指死死扣住镜头,结果半小时拍摄后手臂发抖,连对焦环都转不动,正确的姿势应该让相机重量均匀分散到整个手掌,食指自然搭在快门键上,遇到低速快门时不妨屏住呼吸,效果比依赖防抖功能更实在。

光圈大小控制着画面的呼吸感

光圈大小控制着画面的呼吸感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f/1.8和f/16拍同一朵花,效果为何天差地别?大光圈像眯起眼睛看世界,背景化开的油彩般虚化能突出主体,但花瓣边缘可能因为景深太浅而丢失细节;小光圈则像瞪大眼睛观察,连叶片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,不过杂乱的背景也会跟着抢镜,去年拍美食时,用f/2.8拍提拉米苏,咖啡粉竟在焦外糊成一片灰斑,后来改到f/5.6才让每层奶油和饼干都获得表现机会,光圈不仅是亮度开关,更是视觉引导的魔法旋钮。

快门速度冻结或拉长时间轨迹

快门速度冻结或拉长时间轨迹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拍摄瀑布时用1/1000秒和1/4秒会得到什么不同效果?高速快门如同瞬间按下暂停键,飞溅的水珠凝固成水晶项链,但画面容易显得生硬;慢速快门则像用毛笔蘸水作画,水流变成丝绸缠绕岩石,有次拍街头自行车,1/800秒定格了车筐里颠起的橙子,而1/30秒拍摄时,橙子拖出的黄色轨迹反而更有故事感,不过要注意,低于安全快门速度时,连摄影师的心跳都会在画面上留下重影。

白平衡设置能改变画面情绪

白平衡设置能改变画面情绪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为什么同一片雪地有时泛蓝有时暖黄?相机的"色温认知"比人眼迟钝得多,在钨丝灯下用自动白平衡拍蛋糕,奶油会像被夕阳晒伤般发黄;而阴天模式拍晨雾,青灰色调能让画面瞬间忧郁起来,有组对比很有趣:用5500K拍咖啡馆,木质桌椅显得温馨老派;调到7500K后,同样的场景突然有了科幻片的金属质感,下次拍晚霞时,试试手动设置到阴影模式,云层会燃烧得更猛烈。

构图三分法需要打破才生动

构图三分法需要打破才生动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教科书总说要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,但死守规则会错过什么?拍儿童时若严格遵循三分法,裁剪掉的玩具车可能正是故事的钥匙,去年在古镇拍灯笼,刻意把主体压到右下角,留出左侧斑驳砖墙的阴影,反而让画面有了呼吸空间,记住那些打破规则的经典作品:布列松的跳跃者几乎贴着底框,森山大道的流浪猫常霸占画面中央,好的构图不是填空作业,而是视觉重量的平衡游戏。

本文源于网友整理,不代表爱摄像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。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