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机拍照技巧教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掌握光线方向提升画面质感
为什么同一场景早上拍和中午拍差距这么大?关键在于光线角度,侧光能突出物体纹理,比如拍摄粗糙的墙面时,斜射的阳光会让每道砖缝都投下阴影;而正午的顶光会在人眼窝处形成难看的黑影,试试在日落前两小时拍摄人像,此时低角度的光线会自然勾勒出面部轮廓,比用反光板硬补光更柔和,逆光拍摄树叶时,调整曝光补偿+1档能让叶片透亮发光,但要注意避免镜头吃光产生的眩光。
用快门速度冻结动态瞬间
拍摄奔跑的宠物时总得到模糊影像?这是因为默认1/125秒的快门跟不上高速运动,将模式转盘调到S档(快门优先),拍摄跳跃动作至少需要1/500秒,飞鸟则要1/2000秒,但要注意快门越快进光量越少,此时要么开大光圈,要么提高ISO,有个矛盾点:想拍瀑布丝绢效果需要1/4秒慢门,但手持拍摄必然模糊,这时三脚架就是必备品,没有的话可以找栏杆当临时支架。
构图三分法不是万能公式
总听人说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上,但拍摄对称建筑时居中构图反而更有力量,比如拍故宫太和殿,让屋檐中轴线垂直分割画面,两侧廊柱形成镜像才显庄严,拍摄人像特写时,刻意让模特眼睛顶在画面上缘,下方留白会制造压迫感,遇到杂乱的菜市场场景,反而要打破三分法——用50mm镜头贴近摊位,让红辣椒占据整个前景,虚化的背景里隐约可见商贩身影,比规整构图更有生活气息。
白平衡设置能改变照片情绪
为什么在钨丝灯下拍的食物总发黄?自动白平衡有时比人眼迟钝,在日料店拍摄刺身时,手动设置到4000K色温会让三文鱼呈现冷色调的鲜嫩感,但要注意背景的木质餐盘会因此偏蓝,有个反常识的技巧:阴天拍摄时故意用阴影白平衡模式(约7000K),会让灰蒙蒙的天空泛出戏剧化的幽蓝色,适合表现孤独感,拍摄婚礼现场则建议保留RAW格式,后期能无损调整白平衡,避免把暖调的烛光修正成惨白色。
巧用景深讲好视觉故事
为什么手机拍不出单反的虚化效果?这涉及焦距、光圈和物距的三角关系,用85mm镜头在f/1.8光圈下拍摄,让模特距离背景5米以上,就能得到奶油般化开的焦外,但拍美食特写时,f/2.8的大光圈可能让整个蛋糕都不在焦平面,这时需要收缩到f/5.6,有个生活化比喻:景深就像人眼的注意力范围——盯着近处的手指时,远处的电视自然就模糊了,尝试对焦在前景的雨滴上,让后景的行人变成彩色光斑,雨天街拍立刻有了电影感。


 JasmineBreeze
 JasmineBreeze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