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包含拍照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摄影与拍照的从属关系
按下快门的行为都叫拍照,但只有带着思考的拍摄才称得上摄影,就像用铅笔涂鸦和创作素描的区别——前者是动作,后者需要构图、光影和意图,周末游客举着手机记录风景是拍照;而摄影师等待黄昏光线斜射过教堂尖顶时按下快门,则是摄影,两者的差异不在于设备,而在于是否通过画面传递信息或情绪。
技术参数如何影响创作层级
自动模式拍出的清晰照片可能只是合格的"拍照",而手动调整则往往指向摄影,例如拍摄溪流时,用1/1000秒凝固水花属于记录;换成1/4秒快门让水流呈现丝绸质感,就涉及对动态效果的预判,这种选择如同做菜:快餐厨师按标准流程操作,而大厨会根据食材特性调整火候,不过要注意,过度追求参数可能陷入技术陷阱,曾有爱好者用昂贵器材拍出不如手机片的作品,问题就出在沉迷设置而忽略了主体表达。
生活场景中的认知错位
很多人把专业设备拍的照片统称为"摄影",其实是个误会,家长用单反给孩子拍的虚焦生日照,本质上仍是拍照;相反,用手机捕捉到环卫工人在霓虹灯下弯腰的剪影,反而可能是人文摄影,这类似于写字和书法的区别——工具不能决定成果属性,有个有趣现象:当人们说"这张照片很有摄影感"时,通常指的是画面中出现了层次、故事性或非常规视角。
后期处理是否改变本质属性
有人坚持直出才算摄影,这就像声称只有清蒸才能体现食材本味,安塞尔·亚当斯当年在暗房花费数小时调整《月升》的影调,与现在用软件拉曲线本质相同,关键看修图是为了弥补拍摄失误,还是强化创作意图,比如将阴天拍的建筑调成高对比度黑白,属于二次创作;而仅仅用美颜滤镜磨皮,则停留在拍照修饰层面,暗房时代的大师们早就证明,后期本就是摄影不可分割的部分。
提升创作意识的实际建议
想从拍照进阶到摄影,可以尝试"主题限定练习":比如一周内只拍圆形物体,强迫自己观察日常中被忽略的几何美,某次街拍时,我刻意寻找反光表面中的倒影,结果在公交车玻璃上发现城市折叠的奇妙画面,这种主动构思的过程,比盲目扫街更能培养摄影思维,当开始为"为什么要拍这个"寻找理由时,就已经跨过了分界线。


 FireflyDance
 FireflyDance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