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决定画面的情绪基调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温暖,中午却显得生硬?光线的角度和强度像厨师手里的调料——顺光如同清蒸,保留原汁原味;侧光像红烧,让纹理立体;逆光则像勾芡,轮廓瞬间镀上金边,尝试在日落前半小时拍摄人像,斜射的暖光会自然抚平皮肤瑕疵,而正午顶光下非要拍的话,就让模特站在树荫边缘,用反光板补亮阴影部分。
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画面元素杂乱时,不妨自问:主体是否像课堂上的老师一样突出?三分法并非铁律,但确实像交通信号灯——新手先遵守再突破,拍摄老街时,故意把青石板路引导线偏离中心,让尽头模糊的自行车成为意外焦点,负空间不是浪费,而是给观者呼吸的余地,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。
快门速度冻结或模糊时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1/1000秒和1/15秒的差别,相当于快刀切西瓜与慢熬糖浆的状态,拍瀑布时用三脚架尝试1秒曝光,水流会化作丝绸;而街头抓拍奔跑的孩子,低于1/250秒很可能得到重影,有个矛盾点:高速快门虽能凝固瞬间,但有时略微的运动模糊反而让静态照片有了心跳。
后期是底片的二次暗房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有人觉得调色等于作弊?其实就像炒菜最后撒的盐——前期拍摄是选食材,后期只是唤醒本味,修图时把高光压暗20%,阴影提亮15%,瞬间找回人眼在现场看到的层次,但切记:过度锐化如同扯着嗓子说话,局部调整画笔要比全局滑块聪明得多。
器材是延伸肢体的工具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追问该买什么镜头,其实就像问作家该用钢笔还是键盘,70-200mm长焦能压缩空间,让远山紧贴屋檐;35mm定焦则逼你靠双脚构图,某次用手机拍夜市,发现小传感器在霓虹下的光斑意外梦幻,最好的相机是你真正愿意带出门的那台。


 JasmineBreeze
 JasmineBreeze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