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法让画面呼吸更顺畅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像被硬塞进画框?试试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,形成九宫格,将主体放在交叉点上——比如拍人像时让眼睛落在右上格,脚下留出两格空间,瞬间就有了"透气感",海边拍落日时,地平线压在下三分之一线,天空占三分之二,比居中切割生动十倍,线条不一定要严格对齐,接近就能产生视觉舒适度。
引导线会偷偷牵着观众走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铁轨、河流、栏杆这些线条都是天然的视觉向导,在古镇拍摄时,用青石板路的曲线把观众引向尽头的红灯笼,比直接怼着灯笼拍更有故事性,但要注意矛盾点:线条太直会显得刻意,略带弧度才自然,就像我们逛街时会被橱窗吸引,但太笔直的路线反而让人失去探索欲——构图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框架构图给画面装上天然相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老房子的圆拱门、树枝形成的空隙,都能变成免费画框,去年在徽州拍马头墙,特意等到阳光透过漏窗,把剪影框在窗格里,比单独拍整面墙有趣得多,不过要当心"画框吃主体"的情况,就像用相框装裱照片时留白不够会显得拥挤,建议框架占比不超过画面30%,主体至少要突出三分之一。
负空间让主体学会独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大面积留白不是浪费画面,而是给主体创造"存在感",拍飞鸟时让天空占80%,鸟反而更显灵动,这和生活中"少即是多"一个道理——会议室里发言最有效的,往往是说话有停顿的人,但要注意留白不能太均匀,稍微偏移才能打破呆板,下次拍茶具特写,试着把茶杯放在左下角,蒸汽向右上方飘散,留白立刻就有了方向感。
对角线打破死板的平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横平竖直的构图看多了会腻?让主体沿对角线分布试试,拍篮球运动员起跳时,从右下角伸向左上角的肢体线条,比直立跳跃更有张力,这就像我们摆放餐桌时,斜着放一束花比正中间摆放更活泼,但要注意维持视觉重量平衡——如果左上角有棵大树,右下角最好安排深色岩石,否则画面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。


 OceanWaveDream
 OceanWaveDream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