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让人发现平凡中的美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清晨菜市场里沾着水珠的青菜,墙角裂缝中钻出的野花——这些常被忽略的细节,在取景框里突然有了故事,为什么我们总对异国风光趋之若鹜,却对楼下老槐树投下的光影视而不见?试着蹲下来用广角镜头贴近地面,你会发现沥青路面的裂纹像极了干涸的河床,雨后的水洼倒映着整个天空,某次我拍下母亲布满老茧的手特写,那些纵横交错的纹路竟比任何风景照都令人动容。
镜头教会我们等待的哲学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拍落日时总急着按下快门,结果得到的不过是平庸的橘红色圆盘,有经验的摄影师知道,真正惊艳的光往往出现在太阳消失后的二十分钟,这像极了煮一锅好汤,大火煮沸后的小火慢煨才是关键,去年在青海湖守候了四天,终于在某个黄昏等到黑颈鹤与霞光同框的瞬间,那些冻得发僵的等待,在存储卡里凝结成了永恒。
快门声是时间的切片机
女儿第一次走路时踉跄的姿态,老人坐在藤椅上打盹时松弛的皱纹——这些无法复制的瞬间,比精心摆拍的肖像更珍贵,数码时代容易陷入"反正能重拍"的陷阱,但生活没有删除键,我习惯在家庭聚会时把相机调至静音连拍模式,那些真实流露的表情,往往藏在大家以为拍摄结束后的放松间隙。
构图训练换位思考能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当你想拍一只警惕的野猫,蹲着拍永远比俯拍更容易成功,这个道理放在人际交往中也成立:居高临下的视角注定得不到真诚的回应,有次拍摄街头修鞋匠,我先在他旁边坐了半小时,等他习惯我的存在后,才捕捉到他给皮鞋上线时专注如艺术家的神情,好的照片从来不是掠夺,而是平等的对话。
后期处理揭示认知偏差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总有人抱怨"原片不如实景美",却忘了人眼本就会自动美化记忆,就像我们回忆童年时自动过滤了蚊虫叮咬,只记得夏夜的萤火虫,修图时反复调整白平衡的过程,恰似对记忆真实性的拷问,某张雪景照我坚持保留偏蓝的色调,因为那才符合记忆中冻到骨子里的寒冷体验,尽管家人说"实际没那么夸张"。


 Shine闪星
 Shine闪星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