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拍摄影师的日薪由哪些因素决定
就像请厨师做饭要看菜系和手艺,摄影师的报价也分三六九等,刚入行的新手可能每天收300-500元,但接过商业大单的资深摄影师,日薪能达到2000元以上,去年朋友婚礼请的摄影师,因为要兼顾航拍和夜景人像,单日费用直接飙到3800元,这里头的门道在于:设备成本(比如用5D4和用R5的差价)、修图时长(精修50张和调色200张的工作量完全不同),还有更隐形的经验溢价——能预判新人表情的摄影师,关键时刻绝不会让你重拍第三遍。
拍摄场景如何影响收费标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影棚拍静物和跟拍婚礼完全是两码事,有次帮服装店拍电商图,8小时收费1200元还算合理;但换成跟拍企业年会,光是应付忽明忽暗的舞台灯光就得多加800元技术费,最折腾的是户外跟拍,上个月有个登山品牌约拍,摄影师背着三脚架爬了6小时野山,最后结账时客户才发现合同里还单列了"高原拍摄附加费",所以别光盯着报价单上的数字,得问清楚要不要额外承担交通、场地或者特殊天气的应急预案。
为什么旺季摄影师会临时涨价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这和夏天买西瓜突然贵两块钱是同一个理,五一、国庆这些档期,稍微靠谱的摄影师提前半年就被订光了,去年遇到个客户临时加价1500元抢人,就因为原定的摄影师在婚礼前两周摔断了腿,旺季的市场规律很现实:当十个客户抢同一个档期时,报价自然水涨船高,有些工作室还会玩"套餐浮动",标价2000元的跟拍服务,加上"优先选片权"和"快修服务"就变成3500元,这和餐厅把普通蔬菜叫成"有机时蔬"是一个套路。
低价摄影师可能藏着哪些猫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见过标价500元还送全部底片的?先别高兴太早,这种往往要么用手机修图凑数,要么在合同里埋着"精选照片不超过20张"的陷阱,更常见的是设备缩水——说好的全画幅相机,实际用半画幅硬撑;承诺的三人团队,到场才发现是摄影师自己兼打光和助理,最坑的是隐形消费,拍完才告诉你"想要RAW格式文件得加钱",或者把同一组照片拆成"基础版"和"精修版"两次收费,这就跟买二手车似的,标价只是敲门砖,关键得看发动机里有没有掺沙子。
怎样判断摄影师是否值这个价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先别急着问"能不能便宜点",得学会像选水果那样挑摄影师,要求看原片比看精修更重要——修图软件能磨皮,但救不了跑焦的构图,有个取巧的办法:让对方发段拍摄花絮视频,观察他会不会主动调整反光板角度,或者提醒模特衣服褶皱,价格高的摄影师往往有套"防呆系统",比如提前勘查场地时会注意玻璃反光,拍摄儿童知道带糖果哄孩子,这些细节就像老司机开车,不会等到撞车才踩刹车。


 青春舞动旋律
 青春舞动旋律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