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摄影系有什么前提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你需要具备基本的审美感知能力
很多人误以为摄影就是按下快门,但真正决定照片价值的往往是拍摄者的审美,比如拍摄街头人像时,懂得观察光线在人物侧脸形成的明暗过渡,比盲目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更重要,就像挑选水果时,有经验的人会从色泽和纹理判断甜度,摄影也需要这种直觉——看到落叶堆叠的层次感就想到用低角度构图,遇到阴雨天的漫射光反而主动拍柔和的静物,审美不是天赋,而是可以通过多看展览、分析经典作品来训练的日常习惯。
你得接受技术参数与艺术直觉的矛盾
摄影系课程常会遇到这样的冲突:老师要求用f/8光圈保证景深,而你却想用f/2.8突出朦胧感,就像煮菜时食谱写着"盐3克",但实际要根据食材含水量调整,我曾拍摄黄昏演唱会,理论上该用高ISO对抗弱光,但噪点会破坏氛围,最终选择牺牲画质换取动态模糊的动感效果,这种权衡需要大量实拍积累,比如先用三脚架固定拍十张不同参数,再对比哪张最接近你想要的表达。
经济投入要量力而行但别被设备绑架
新生常纠结是否要买全画幅相机,其实用手机也能完成80%的训练,就像学自行车未必要公路赛车,关键是用现有工具解决问题,有次我遇到突发新闻现场,只有24-70mm镜头却需要长焦,最后跑到对面天台用建筑当前景框架构图,摄影系真正的成本是胶卷、硬盘、外出采风的交通费这些隐形消耗,建议先花三个月用二手单反拍1000张,再决定是否升级设备。
体力与耐心比灵感更重要
凌晨四点蹲守日出、背着三脚架徒步三小时找机位,这些才是摄影系的日常,拍城市夜景时,看似浪漫的蓝调时刻其实只有7分钟,之前要花两小时测光、架设、等航拍器避开,这就像钓鱼,技术决定能不能找到鱼群,但端坐整天的耐力才是收获的关键,我的教授曾让学生连续一周固定拍同一棵树,第三天就有人崩溃——后来才明白这是在训练观察细微变化的能力。


 时光留下痕迹
 时光留下痕迹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