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师怎么考证
摄影师需要掌握基础器材操作
按下快门谁都会,但想拍出好照片,得先摸透手里那台相机的脾气,就像新手司机上路前得熟悉档位和刹车,摄影师也得搞明白光圈、快门、ISO这三兄弟的关系,比如拍流水时,有人抱怨画面总糊成一片——那是因为没把快门速度调到1/500秒以上,上周帮朋友拍运动会,发现他全程用自动模式,结果跳高选手腾空的瞬间全成了模糊影子,这时候就得手动调高快门,就像炒菜时得根据食材调整火候。
构图决定照片的呼吸感
总有人问为什么同样的风景,别人拍得像明信片,自己拍出来却像随手拍,问题常出在构图上,试着把画面想象成九宫格,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,比死板地放正中生动得多,有次在古镇拍老茶馆,第一张把茶壶放正中间,画面死气沉沉;后来把茶壶移到右下格,留出左侧蒸腾的热气,整张照片突然有了故事感,这就像写文章,留白比堆砌更重要。
光线是摄影的魔术师
中午顶着太阳拍人像,脸上全是难看的阴影?这时候就该明白"黄金时刻"的价值,日出后和日落前一小时的光线,像被纱帘过滤过般柔和,去年拍婚礼时,新人坚持要在正午拍外景,结果新娘鼻影把脸劈成两半,后来改到下午四点,斜射的光线给婚纱镀上金边,连睫毛都在发光,光线不是越亮越好,就像熬高汤要用文火慢炖。
后期不是造假是调味
见过有人把饱和度拉到满格,天空蓝得像卡通片吗?后期处理该像厨师放盐,差一撮就毁整道菜,用Lightroom调色时,不妨先动白平衡滑块——就像给老照片去黄,能瞬间让画面通透起来,上个月修组城市夜景,原片灰蒙蒙的,稍微提亮暗部、压暗过曝的灯牌,层次感就出来了,但千万别学那些把月亮P得比脸还大的做法,那已经不叫摄影,是科幻插画了。
考证路上最怕两种人:一种是死记硬背参数的书呆子,另一种是迷信"感觉"的玄学派,真正的好照片,得把技术练成本能,就像骑自行车时不会总想着怎么保持平衡,下次遇到拍摄瓶颈,不妨先检查这四个环节:器材设置是否到位?构图有没有呼吸空间?光线是否在帮倒忙?后期有没有过火?把这四关把住了,相机自然会开始替你说话。


 SunshineSoul
 SunshineSoul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