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线是摄影的隐形画笔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出来柔和,中午却生硬?关键在于光线性质,侧光能雕刻物体的立体感,比如拍摄老茶馆的雕花窗棂,让阳光从45度角斜射,木纹的凹凸会形成戏剧性阴影,而正午顶光适合表现现代建筑的几何线条,但拍人像时会在眼窝投下难看的黑影,记住阴天就是天然的柔光箱,适合拍摄婴儿皮肤或静物细节,这时连反光板都省了。
构图要制造视觉悬念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把主体放在正中间就像把糖直接塞进嘴里,太直白反而无趣,试试三分法:拍摄草原上的孤树时,让树干压在右侧竖线上,留出左侧大面积的流云,画面立刻有了呼吸感,遇到对称场景可以破例居中,比如故宫的铜狮,但记得让狮子微微抬头形成对角线,否则就成了证件照,前景运用就像讲故事设伏笔,拍海滩时让半截漂流木闯入画面左下角,观者会好奇木头从哪来。
快门速度是时间雕塑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用1/1000秒凝固飞鸟的翅膀,每根羽毛都像手术刀般清晰,但这样的照片往往缺乏动感,试试故意用1/60秒追拍骑行的人,背景拉成彩色绸缎,轮毂却保持清晰,这种矛盾反而让人闻到风的味道,夜间车流用30秒长曝光会变成金色河流,但别忘了三脚架要压在砖缝上——上次我偷懒放在新铺的沥青路上,半夜温度下降导致支架微微下沉,拍出的光带全成了蠕动的蚯蚓。
对焦失误也能成为语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自动对焦总爱咬住最近物体,拍咖啡馆窗边的恋人时,相机可能固执地对准玻璃上的雨滴,这时候不如将错就错,让雨滴成为清晰的前景,后面朦胧的身影反而更有故事,有次拍旧书摊,对焦意外落在摊主皱纹密布的手上,虚化的书本成了最好的背景说明,就像说话时故意停顿能强调重点,选择性清晰比全程锐利更有说服力。
色彩需要克制才高级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晚霞满天时拼命拉高饱和度,得到的可能只是廉价的明信片效果,试着在HSL面板里单独降低橙色明度,云层会显出天鹅绒质感,拍秋叶时如果红黄绿扎堆打架,不如退后几步用灰墙当画布,让几片落叶成为点睛之笔,我见过最震撼的枫叶照其实是黑白作品——通过深浅灰阶表现叶脉,比原色更有岁月沧桑感,就像做菜不放味精,好照片往往赢在克制。


 Star闪耀
 Star闪耀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