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摄影展活动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相机参数需要根据场景调整
很多人刚拿到相机就开自动挡,结果发现阴天拍人像脸色发灰,夜晚拍烟花全是光斑,其实就像炒菜控制火候,ISO是调料用量——光线差时调到800以上,但超过3200就容易出现噪点;快门速度是翻炒速度——拍奔跑的孩子至少要1/500秒,而拍水流雾化得用1/4秒慢门,上周老张在社区花园拍月季,坚持用f/16小光圈想获得整个花丛的清晰度,却忘了阴天光线不足,最后照片全是模糊的,这时候就该像煮粥看火候一样,随时观察直方图调整参数。
构图要考虑视觉引导线
总有人抱怨"明明现场很好看,拍出来却乱糟糟",上次小李拍社区篮球赛,所有观众脑袋和记分牌挤在画面中央,完全看不出比赛张力,其实找构图可以学学包饺子——主体是馅料,要放在黄金分割点;栏杆、跑道这些线条就是饺子褶,要引导视线走向主体,试试把相机倾斜30度,用对角线的球场边线指向扣篮的球员,画面瞬间就有了动感,好的构图就像讲故事,得让观众一眼找到主角。
后期处理不是美颜滤镜
总有人把照片调得饱和度刺眼,像打翻颜料罐,真正的后期是"补妆"不是"换头":比如王阿姨拍的夕阳茶话会,原图阴影太死黑,只需要在Lightroom里把黑色色阶+15,清晰度+8,就能还原竹编篮子的纹理,千万别学小年轻用一键磨皮,那些丢失的皮肤质感就像被漂白的牛仔裤——假得扎眼,上周展览里有张儿童特写,过度锐化导致睫毛像钢针,反而失了童真。
拍摄时机比设备更重要
总看见有人举着万元镜头在正午拍人像,结果模特眼袋阴影深得像沟壑,真正的好照片都懂"等"的学问:拍社区晨练要在日出后1小时,这时斜射光能把太极拳的衣袖照得透亮;拍菜市场收摊时,逆光里的蒸汽和摞筐的剪影比白天更有烟火气,老陈用手机拍的雨中梧桐之所以获奖,就因为他发现下午四点的雨滴会把路灯折射成星芒,相机是画笔,光线才是颜料。


 ForestBreezeJoy
 ForestBreezeJoy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