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照技术入门口诀
光线决定画面质感
为什么同样的场景,别人拍出来通透有层次,你的却像蒙了层灰?关键在于用光,正午阳光太硬,试试侧逆光拍摄:让光线从主体斜后方45度照射,发丝、花瓣边缘会泛起金边,遇到阴天别急着收相机,柔光反而适合拍人像——云层就是天然的柔光箱,记住口诀"顺光平,逆光透",拍美食时故意让窗户光从左侧来,阴影自然落在右侧,立体感瞬间提升。
构图要留呼吸空间
新手常犯的错是把主体塞满画面,像被门夹过的三明治,想象照片是个房间,主体占60%面积最舒服,拍人像时头顶留白多过下巴,否则会有"撞天花板"的压迫感,遇到对称建筑别死板居中,试试把地平线放在下三分之一处,让天空占三分之二,云霞才有舒展的余地,特殊场景可以打破规则——拍摄倒影时让实景和倒影各占一半,水面分割线居中反而更震撼。
快门速度冻结动态
拍孩子总糊片?不是相机不行,是快门没跟上动作,跑步的孩子需要1/500秒以上,拍水滴得用1/2000秒,但别迷信高速快门,拍奶茶店橱窗故意调慢到1/30秒,让路过行人拖出虚影,静止的饮料杯反而更突出,有个矛盾现象:拍烟花反而要用2-5秒长曝光,因为我们需要记录光轨而不是凝固火星,动得快门快,静得快门慢",拍流水时试试三脚架配1秒曝光,棉絮状的水流比冻结的水珠更有韵味。
对焦是视觉路标
总有人问"为什么背景比人脸还清楚",这就像把路牌拍得比导游还醒目,单反相机先半按快门对焦再构图,手机拍摄就点击屏幕锁定焦点,拍美食特写时,故意让叉尖虚化、焦平面落在食物纹理上,观众视线自然跟着走,特殊情况下可以反向操作:拍雨景时对焦在玻璃水珠上,让窗外霓虹化成彩色光斑,比直接拍街景更有情绪。
后期是调味不是造假
总有人抵触修图,但就像炒菜不放盐——RAW格式原始照片本来就是半成品,拉高阴影不是造假,是还原人眼看到的暗部细节;调饱和度不是妖魔化,是弥补相机比肉眼迟钝的色彩感知,关键要像老厨师放盐,尝着加:肤色橙色明度+5比直接美颜自然,天空蓝色饱和度+10后记得在蒙版里擦除建筑部分,三分拍摄七分修"不对,"七分拍摄三分修"才是正道,拍废了的片子,PS也救不回来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