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青年摄影大赛总决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如何精准控制曝光三要素
拍出一张明暗得当的照片,就像烤面包时控制火候——欠曝的面包夹生,过曝的焦糊一片,许多选手在决赛现场发现,自动模式拍出的雪山要么亮成白纸,要么暗如煤块,这时候必须手动调整光圈、快门、ISO的三角关系:拍摄飞鸟时优先保证1/1000秒以上的快门,但若强行提高ISO会导致噪点像撒了芝麻粒,有个实用技巧——对着手掌测光后锁定曝光值,再重新构图拍摄逆光人像。
构图如何打破常规框架
当评委看腻了千篇一律的九宫格构图时,去年冠军用汽车后视镜拍雨夜霓虹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,试着把主体放在画面最边缘,比如只拍模特三分之一侧脸,其余空间留给投射在墙上的变形影子,遇到古建筑别总拍全景,蹲下来用广角镜头对准屋檐斗拱,让飞檐像巨鸟翅膀般刺破天空,记住黄金分割点不是铁律,有时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十分之一处,反而能突出乌云压城的压迫感。
怎样让静态场景产生故事感
空荡的教室桌椅本身只是静物,但若在取景框里纳入半开的窗户、桌上翻到第38页的课本,观众会自动脑补学生刚离开的画面,拍摄老街时别急着按快门,先观察十分钟——等穿红衣服的小孩跑过青灰色砖墙,等阳光把晾衣绳的影子斜斜切过斑驳门板,去年有个选手拍枯萎荷花,特意等到一只蜻蜓停在弯曲的茎秆上,残败与生机瞬间碰撞出禅意。
后期处理到什么程度算合适
这就像化妆,有人觉得涂个唇彩就行,有人非要贴三层假睫毛,过度锐化会让树叶边缘像刀片,而粗暴提亮阴影可能让夜景失去月光的自然层次,建议导出前把照片转为黑白检查构图,如果去掉色彩仍然耐看,说明基础扎实,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——批量修图时显示器色温偏差会导致成组照片色调不统一,专业选手都会用校色仪校准,记住评委的放大镜能看清每一处涂抹痕迹,局部调整画笔的硬度永远不要拉到100%。


微信扫一扫打赏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