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叫摄影语言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线是摄影的词汇表
没有光就没有影像,就像没有单词就写不出句子,清晨的侧光能雕刻出建筑的立体感,正午的顶光却可能把人脸拍成平板——这就是为什么老摄影师常说"等光比等模特更重要",试着在日落前两小时拍摄人像,你会发现斜射的暖光不仅给皮肤镀上蜜糖色,还会在地面拉出戏剧性的长影,而遇到阴天时,那些均匀的散射光反而是拍静物的好帮手,它能让你避免生硬的明暗分界。
构图是摄影的语法规则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着别扭?往往是构图出了问题,三分法不是铁律,但确实是避免把主体怼在正中央的好方法,下次拍湖景时,试着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上部1/3处,留出更多水面倒影;拍奔跑的宠物时,在它视线前方多留些空间,画面就有了呼吸感,别忘了线条的引导作用——蜿蜒的小路、延伸的栏杆都能带着观众视线走进照片深处。
色彩是摄影的修辞手法
饱和度拉满未必好看,就像大声嚷嚷不等于有说服力,雨天拍街景时,湿漉漉的柏油路会吃掉所有艳色,此时一把红伞就能成为视觉锚点,同理,秋日拍黄叶林,若遇上灰蒙蒙的阴天,不妨降低其他颜色的饱和度,让金色更突出,互补色碰撞(如蓝黄搭配)天生抓眼球,而邻近色系(如不同深浅的绿)则能营造舒缓氛围。
瞬间选择是摄影的标点符号
按下快门的时机,决定了照片是惊叹号还是省略号,拍孩子吹泡泡时,等泡泡刚脱离吹管的瞬间,画面会比悬浮的泡泡更有动势;拍咖啡拉花,在倾倒牛奶的初始阶段记录,比拍完成品多一分过程的美感,街头摄影更是如此——行人抬脚的刹那、商贩称重的瞬间,这些"未完成状态"往往比静态摆拍更有故事感。
景深是摄影的方言腔调
大光圈虚化背景像耳语,小光圈全景深如宣言,拍美食时f/1.8的光圈能让酱汁光泽从模糊的餐布中跳出来,但拍建筑群时f/8以上的光圈才能让每扇窗户都清晰可辨,试试用手机的人像模式拍书架:对焦在最前排的书脊上,后几排渐渐模糊的层次感,会比全部清晰的照片更有"翻阅感",虚化不是目的,引导视线才是关键。


 Joy欢乐颂
 Joy欢乐颂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