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摄影机的基本构造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刚摸到摄影机时,很多人会被密密麻麻的按钮吓退,其实就像学骑自行车,得先知道车把和脚踏在哪,机身右侧的握把是稳定拍摄的关键,食指自然搭在快门键上,拇指控制变焦拨杆,顶部热靴接口用来外接麦克风,而侧面的HDMI口就像水龙头,能把画面实时导到监视器,试着开机后别急着拍,先找到菜单键和拨轮——它们相当于厨房的调料罐,白平衡、帧率这些参数都得靠它们调整。
持机姿势决定画面稳定性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手持拍摄总像在坐过山车?问题往往出在姿势,把摄影机想象成盛满水的汤碗:右手紧握把手,左掌托住镜头底部,两肘向内夹紧肋骨,蹲马步比直立更稳,后背靠墙能再减30%抖动,有个反常识的技巧——呼吸时反而要轻微屏息,因为肺部起伏会让镜头上下飘,地铁进站时试着拍固定镜头,你会发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,比并拢站立画面稳定得多。
对焦环和变焦环的默契配合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自动对焦失灵时别慌,手动对焦环是你的救命稻草,这就像用钢笔写字,刚开始总把握不好力度,拍人物特写时,先把变焦环推到最长焦段,转动对焦环直到睫毛根根分明,再缩回合适构图,有个老摄像师爱用的土方法:在镜头贴上便签纸标记常用焦段的合焦位置,相当于给吉他品柱做记号,注意变焦速度别像拉手风琴,匀速推拉才能避免观众头晕。
曝光三要素的动态平衡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光圈、快门、ISO像跷跷板上的三个孩子,正午拍逆光人像,收小光圈至f/8能避免过曝,但会发现人物脸黑得像煤球,这时候要么开大光圈冒险吃进强光,要么提ISO到800牺牲画质,就像冬天穿毛衣总得忍受静电,建议新手先用快门优先模式,把快门速度控制在帧率两倍倒数——拍25帧视频就用1/50秒,这个参数像自行车辅助轮,能保证基础曝光不出错。
白平衡设置要眼见为实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菜单里那些阴天、钨丝灯的预设真的准吗?其实就像买衣服看吊牌不如实际试穿,找张白纸放在拍摄环境中,用自定义白平衡功能取样,这比自动模式可靠得多,商场灯光下拍美食时,手动设置5600K会让炸鸡发蓝,调到3800K才能还原金黄酥脆感,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:LED灯频闪时,把快门速度调到1/60秒以下能避免画面出现条纹,相当于给闪烁的灯泡戴墨镜。


 Sweet甜心
 Sweet甜心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