摄影如何构图拍摄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主体位置决定画面重心
为什么有些照片看一眼就觉得舒服?关键在于主体放对了地方,把人物或核心物体塞在正中间是最保险的,但容易显得呆板,试试"三分法"——想象画面被横竖两条线均分成九宫格,把主体放在任意交叉点上,拍落日时,把太阳压在右上交叉点,留出左侧天空的渐变色彩,画面瞬间就活了,遇到对称场景时别犹豫,比如古典建筑的正门,大胆把中轴线对准画面中央,对称带来的庄严感比任何技巧都管用。
线条引导观众视线
铁轨为什么常出现在摄影教材里?因为它们天然具备引导线属性,寻找环境中现成的线条:蜿蜒的河流、成排的路灯、甚至是咖啡杯把手形成的弧线,都能带着观众眼睛"走"到你设定的终点,拍老街时,故意让青石板路的缝隙斜穿画面,这些看似杂乱的线条反而能把人引向尽头的灯笼铺,但要注意避免"断头线"——突然截断的栏杆或树枝会像急刹车一样打断视觉流动。
留白给画面呼吸空间
新手常犯的毛病是把画面塞得太满,给飞鸟前方留出两倍于其体长的空白,观众才能感受到飞翔的动势,拍静物时,在茶杯倾斜的反方向留出空白,蒸汽的轨迹就有了舒展的余地,留白不等于空白,可以是纯色墙面,也可以是虚化的光斑,曾见人拍樱花,硬是把整棵树塞进镜头,结果不如只拍一枝斜伸入天空的花枝——那些"看不见"的空间反而让人想象出整片花海。
层次叠加制造立体感
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找前景?因为三层结构(前景/主体/背景)能让二维照片变立体,拍海滩时蹲下来让礁石入镜,虚化的深色石块立刻托出远处清晰的海浪,超市货架也能玩层次——把罐头瓶当前景虚化成彩色光斑,聚焦在第二排的零食包装上,背景再隐约露出促销价签,普通场景就有了电影感,但别贪心,层次超过三层就容易混乱,就像同时听三首不同歌曲的收音机。
打破规则需要理由
所有构图法则都可以被打破,但必须"师出有名",故意把人物挤在画面边缘?那得让另一侧有足够吸引视线的东西——可能是飞溅的水花,也可能是投射在墙上的诡异影子,见过一张获奖作品:沙漠里的枯树被放在最下方,上方四分之三全是灼热的天空,这种失衡恰恰传达了窒息感,破坏常规的前提是你清楚常规该怎么用,就像厨师知道放多少盐才算"故意手抖"。


 彩云追逐自由
 彩云追逐自由  微信扫一扫打赏
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